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为什么是作为非货币性项目?

2024-05-20

1.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为什么是作为非货币性项目?

因为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中收与付的都是实物资产,而不是固定金额,所以均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项目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其本身的价格可以随着物价变动而变动的项目。包括:存货、预付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和递延收入、应在未来提供商品或服务责任的负债项目等非货币性负债,以及大部分股东权益项目。
预付账款收取的是存货等实物资产,而不是固定金额的资产;同样,预收账款支付的是库存商品等实物资产,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均不属于货币性项目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由于预付款项通常将通过收取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预收款项通常将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对价均为非货币性项目。
该对价的公允价值即标的存货在未来结算日的公允价值,而不是一个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因此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而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扩展资料:
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是不论物价如何变动都固定在一定的货币额度的项目。包括: 现金、应以现金收回的债权 (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有固定利息的短期和长期投资等货币性资产和应以现金支付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薪金、应付利息、应付公司债等短期和长期债务等货币性负债。
货币性项目分类:
货币性项目可以分成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两大类。货币性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货币以及其他具有固定金额的债权,有货币性流动资产和货币性非流动资产两类。
货币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货币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应收款等。
货币性负债是将来必须支付固定金额货币的债务,也有货币性流动负债和货币性非流动负债两类。货币性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所得税等;货币性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货币性项目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为什么是作为非货币性项目?

2.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为什么是作为非货币性项目?

因为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中收与付的都是实物资产,而不是固定金额,所以均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项目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其本身的价格可以随着物价变动而变动的项目。包括:存货、预付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和递延收入、应在未来提供商品或服务责任的负债项目等非货币性负债,以及大部分股东权益项目。
预付账款收取的是存货等实物资产,而不是固定金额的资产;同样,预收账款支付的是库存商品等实物资产,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均不属于货币性项目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由于预付款项通常将通过收取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预收款项通常将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对价均为非货币性项目。
该对价的公允价值即标的存货在未来结算日的公允价值,而不是一个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因此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而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扩展资料:
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是不论物价如何变动都固定在一定的货币额度的项目。包括:现金、应以现金收回的债权(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有固定利息的短期和长期投资等货币性资产和应以现金支付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薪金、应付利息、应付公司债等短期和长期债务等货币性负债。
货币性项目分类:
货币性项目可以分成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两大类。货币性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货币以及其他具有固定金额的债权,有货币性流动资产和货币性非流动资产两类。
货币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货币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应收款等。
货币性负债是将来必须支付固定金额货币的债务,也有货币性流动负债和货币性非流动负债两类。货币性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所得税等;货币性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货币性项目

3. 预付款项、预收款项是否属于货币性项目

判断某一项目是否属于货币性/非货币性项目的最关键标准,是看本会计主体是承担了标的存货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还是承担货币的购买力变动风险。如果在合同中对标的货物的数量、单价已作出明确约定,并约定在交货之前不再调整价格和数量的,则表明标的存货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已由本会计主体承担,同时本主体不再承担与该笔预付/预收款项对应的货币购买力变动风险,所以此时就应当作为非货币性项目。反之,如果预付/预收款项的总额确定,但合同中约定按照交货时标的存货的市场价格确定供货数量和单价,则此时的预付/预收款项应视作一项货币性项目。
预收、预付款项不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所定义的货币性项目。相应地,对于支付/收取外币的预收、预付款项,在期末无需像货币性项目一样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或者预收款项结转收入时,应按照当初支付预付款项或者收取预收款项时的汇率结转,而不能按照存货或者收入确认之日的汇率进行结转。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由于预付款项通常将通过收取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预收款项通常将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对价均为非货币性项目,该对价的公允价值即标的存货在未来结算日的公允价值,而不是一个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因此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而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因此,对预收、预付款项,期末不应按现行汇率调整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属于资产形态的转化,但这一过程中未涉及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因此不应确认损益,直接以预付款项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转入存货的初始计量金额中。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这一定义可以推论出:收入的金额应当是根据相应的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来计量的。在预收款销售方式中,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收到预收款项的环节就已经完成,因此由预收款项结转收入的金额也应当按照当初该笔预收款项收到时确认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即按照当初收到预收款项时的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来确定。
从另一角度讲,企业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采购合同支付外币预付款项之后,或者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销售合同收取外币预收款项之后,该项预付、预收款项就不再面临由未来汇率变动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这也可以证明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无需在期末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预付款项、预收款项是否属于货币性项目

4. 预付款项、预收款项是否属于货币性项目

判断某一项目是否属于货币性/非货币性项目的最关键标准,是看本会计主体是承担了标的存货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还是承担货币的购买力变动风险。如果在合同中对标的货物的数量、单价已作出明确约定,并约定在交货之前不再调整价格和数量的,则表明标的存货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已由本会计主体承担,同时本主体不再承担与该笔预付/预收款项对应的货币购买力变动风险,所以此时就应当作为非货币性项目。反之,如果预付/预收款项的总额确定,但合同中约定按照交货时标的存货的市场价格确定供货数量和单价,则此时的预付/预收款项应视作一项货币性项目。
预收、预付款项不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所定义的货币性项目。相应地,对于支付/收取外币的预收、预付款项,在期末无需像货币性项目一样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或者预收款项结转收入时,应按照当初支付预付款项或者收取预收款项时的汇率结转,而不能按照存货或者收入确认之日的汇率进行结转。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由于预付款项通常将通过收取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预收款项通常将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对价均为非货币性项目,该对价的公允价值即标的存货在未来结算日的公允价值,而不是一个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因此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而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因此,对预收、预付款项,期末不应按现行汇率调整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属于资产形态的转化,但这一过程中未涉及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因此不应确认损益,直接以预付款项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转入存货的初始计量金额中。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这一定义可以推论出:收入的金额应当是根据相应的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来计量的。在预收款销售方式中,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收到预收款项的环节就已经完成,因此由预收款项结转收入的金额也应当按照当初该笔预收款项收到时确认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即按照当初收到预收款项时的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来确定。
从另一角度讲,企业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采购合同支付外币预付款项之后,或者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销售合同收取外币预收款项之后,该项预付、预收款项就不再面临由未来汇率变动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这也可以证明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无需在期末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5.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是非货币性资产?为什么?

因为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中收与付的都是实物资产,而不是固定金额,所以均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扩展资料
预收款项项目=应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
预付款项项目=应付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
预付账款常用于资产的采购先预付一部分款项给对方: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而预收账款是常用于销售货物的时候,收取对方的一部分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货币性资产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是非货币性资产?为什么?

6. 为什么应交税费,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属于非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资产是指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一般情况下,他收回的是货币,而预付账款收回的是所购买的货物,不属于将以可确定的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预收款项通常将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对价均为非货币性项目,

7.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是非货币性资产?为什么?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是非货币性资产。因为预付账款一般收回来的是资产,而不是货币,所以不属于货币性项目,而是非货币性项目;预收账款一般付出去的是资产,而不是货币,所以也不属于货币性项目,而是非货币性项目。
预收账款是负债。预付账款是通过非货币性资产来结算,而非货币性资产不具备货币性资产的特征,即不具备将以“固定”、“可确定”金额收取的资产的特征,所以预付账款就不是将以“固定”、“可确定”金额收取资产,所以就是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票据,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等等。

扩展资料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过程,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该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有:股权投资、预付账款、存货(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收账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付账款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是非货币性资产?为什么?

8.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是非货币性资产?为什么?

您好,会计学堂李老师为您解答
定义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过程,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该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1]
相关项目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有:股权投资、预付账款、存货(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