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周公都是古代人臣中的楷模,说说为什么他们会被后世所景仰

2024-05-09

1. 诸葛亮与周公都是古代人臣中的楷模,说说为什么他们会被后世所景仰

一忠二才。
诸葛辅佐的刘备假皇叔之名实为一介草民,刘备临死托孤,阿斗不成才,诸葛功高威望重,然诸葛毫无不臣之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辅政,奸佞流言周公辞官。叛贼平,国家安,成王长,周公还政。
纵观古今,有诸葛周公之才者众,然有其才,居高位,得民心却安于臣位,仍能一心侍奉才能和德行均不高的继位君主,惟此二人矣

诸葛亮与周公都是古代人臣中的楷模,说说为什么他们会被后世所景仰

2. 诸葛亮受后世敬仰的原因是什么

受后世敬仰的主要原因就是官家宣传出来的,就因为诸葛亮愚忠,政府需要这样的例子来统治下面的老百姓,请看西门庆把潘金莲推倒在床上,武大郎 看到了,严正声明:潘金莲是属于自 己, 神圣不可侵犯。西门 庆把潘金 莲的衣服扒光了 ,武大郎 坐在床边 ,予以强烈批评: 要求西门 庆正视 现实,立即停止一切侵害行为 。西门 庆施展着各种姿势,武大郎再次表明 决心:为了保卫潘金 莲,我方将不惜 一切代价。 。。然后西门射了 。。 。记者问武大郎:你老婆被西门庆强 行霸占,你对此有何评论?大郎面色 平静说:“自从娘子事件发生以来,我 一直在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众所周知 ,金莲自古以来就是我老婆 ,我对金 莲有着无可争辩的主权。希望西门庆 先生认清形势,本着双方世代友好的 大局,尽快无条件释放我老婆,我提 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潘金莲再次 被 抢走,武大郎不去营救反而在家里 面砸东西。邻居不明 :“ 武大郎,潘 金莲被抢走你应该去打西门庆啊,在 家里砸东西做么?”武大 郎: “我砸的 东西是西门庆家生产的 !

3. 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位什么的父亲?

更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对子女要求严格的父亲,从他的诫子书中就可以看出
诫子书 
三国时期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位什么的父亲?

4. 为什么诸葛亮的个人品德为后人所称道?

诸葛亮的个人品德、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也一直受到后世的称道。他忠于职守,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尤其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个人生活作风,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生前给后主上表时曾谈到他的家庭和个人生活,表上说:
我原先侍奉先帝,一切家庭生活费用都靠公家供给,自己不去谋划另外的收入。现在我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弟们的衣食之用,已经足够了。至于我在外供职,没有其他花销,衣服、伙食等,全部是官家提供,不会再去经营其他的生计,增加任何个人收人。我死之后,一定不让家中有多余的物资,外地有多余的资产。否则就辜负陛下的恩典了。
一个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能够做到这样廉洁奉公、生活简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5. 诸葛亮是什么楷模

诸葛亮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完成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2、掌权期间,休养生息,促进巴蜀地区经济恢复和发展。
3、政策开明,促进巴蜀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交流。
4、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中国社会精英具有重大的道德榜样作用。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是什么楷模

6. 诸葛亮作为历史人物,以他高贵的品质受到后人的敬仰。我们应该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什么

正能量的
坚持,尤其是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哪怕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伐魏)
分清局势,了解自己的价值,更好的推销自己。(三顾茅庐)
做事情要有远见,不要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取得最大的利益。(隆中对)
负面的(吸取教训)
要学会识人、用人,妥善的运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力量,不然就适得其反。(斩马谡)
不要过分坚持一件事情,而去和一些不必要的人和事死磕。(详见谯周的《仇国论》,反对北伐,说明了利弊,劳民伤财,还不一定打得过,不如息兵养民。这事大家认识都不一样吧,很多人发对我,觉着就该伐魏,但是我觉得对一个统治者来说,百姓疾苦不是最重要的吗?)
学会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孔明和益州本地集团很多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内外不和也是蜀国的一个大问题,到姜维时期矛盾就更大了,详见三国)
不要让自己过分劳累,劳逸结合,要懂得管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活着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7.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无疑是一尊神,所有和他对过累的将领无一不是被打败了,就算是没有打败,也是要来掩饰一番。(不包括三国以外的其他书籍记载)可能不细心的人还没知道《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提到诸葛亮是在哪一回,让我来告诉大家,那是在董卓被诛杀后、蔡邕惨死狱中,罗贯中借“古人”之口来了一断诗句“当年诸葛隆中卧”。可能对三国历史不甚了解的人看了后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如果你稍微有些知识的话,你就应该知道:在蔡邕死的那一年,诸葛亮只有十二岁!不管是什么样的书籍,也包括现在的一些游戏在内,都从未把诸葛亮和“神童”二字联系在一起。那么诸葛亮十二岁又怎么能出仕为官呢?可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吹捧,实在是太过分了一些。那么在这尊神的光环掩盖中,有哪些三国英雄被盖住了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程昱 

   这是一个间接被掩盖的人物。《三国演义》中借程昱之口说出“徐庶十倍于自己”,然后徐庶又自比萤火、比诸葛亮为皓月,这样一来诸葛亮真是要千倍、万倍于程昱了。其实这是罗贯中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这就是他把程昱和诸葛亮好像当成了同龄人了,这一点在后来的电视剧中也有表现,就是程昱实在是太年轻了。其实据正史记载,程昱是曹营众谋士中最年长的一位,他比曹操还要大十五岁,也就是说程昱要比诸葛亮大四十一岁,说程昱是诸葛亮的爷爷辈都不为过分。而且如果真要拿两人来比较的话,程昱的带兵作战能力丝毫不比诸葛亮差。袁曹对阵时,程昱曾经带七百人驻守郯城,曹操觉得七百人太少,就想要增加两千人到郯城。程昱说道:“如果增加到两千人,袁绍经过时必然就要攻打,要打我是打不过他;但如果只有七百人,那么袁绍经过时就根本不会考虑这座城了。”结果袁绍领兵从郯城经过,果然没有攻打郯城。现在想来,程昱这才是真正的“空城计”。如果诸葛亮也有这个“育、贲之胆”,那么可能他早就进攻子午谷了。所以,程昱是在诸葛亮出场之前的第一个被掩盖的人物。 

  二、刘备 

   这一点可能又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其实《三国演义》的中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相差得实在太远了,就是为了表现他仁慈的形象,罗贯中不惜把刘备的很多精彩的战斗场面都交给关羽、张飞和诸葛亮来分享了。而这三人中,又属诸葛亮分得最多。从诸葛亮一出场,就把六年前的博望坡之战从刘备手中生硬的拿了过来,戴在自己头上,来了一个“军师初用兵”;然后在平定荆南四郡的过程中,主帅也是由刘备变成了诸葛亮;而刘备军事生涯中最大的闪光点——汉中之战,也无情的被诸葛亮拿走了。这样一来,刘备就成了一个在军事上一无所长的人,而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无大用的这一事实是被完全掩盖了。不知曾经鞭打过督邮的刘备如果知道这一切,会不会又把罗贯中绑起来打上一通? 

  三、东吴众谋士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很多舌战的镜头,这其中有实有虚,当然也有一些是没有描写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原本是子虚乌有,却被作为了重点来描写;而荀彧、鲁肃二人史有记载的“单刀会”却被无情的删除了。而在“舌战群儒”这一段中,东吴的两位丞相顾雍、步骘都被诸葛亮骂得不成人样;江东第一谋士、有“仲父”之称的张昭也是第一个倒霉的人。这就给人一个很普遍的印象:那就是东吴的众谋士要比诸葛亮差得多。其实不然,张昭、顾雍、步骘等人的内政能力至少和诸葛亮是一个水平的;而张昭千古直臣、顾雍滴酒不沾等等,则非诸葛亮所能比的。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就是蜀汉一边的将领往往是最强的,而魏、吴则要差得多。其实真实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的,但有一点是真的,这便是蜀汉的将领往往作的事都比魏吴的将领要多。这也不足为奇,因为魏吴的文官武将要远远多于蜀汉,人一多了,每人可做的事就要少了;加之蜀汉一边在刘备死后往往是诸葛亮的“一言堂”,所以诸葛亮的形象自然就要高大多了。 

  四、周瑜 

   应该说在诸葛亮出场之前,《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描写还是基本符合史实的(其实这个描写本来就不多);但等到诸葛亮出场之后,周瑜的形象就立马来了个大逆转。现在有关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比较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总之一句话:周瑜属于前三国,诸葛亮属于中三国,两人不是同一时期的人,不具备可比性。然而就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现在再想找到心胸宽广的周公瑾的形象,已经是很难了。 

   这里需要为周瑜正名的是:赤壁之战是周瑜为主将的一场战争,刘备一边的主帅是刘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的作用只是一个说客而已;南郡是周瑜取下后,刘备前来见周瑜,说要一点地盘,周瑜分江南地给刘备的;至于《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则更是杜撰出来的。 

  五、鲁肃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完全是被诸葛亮玩弄于掌上的一个玩物而已,现在还知道鲁肃真实面目的人已经不多了。在诸葛亮光环的掩盖下(当然还有登上神坛的关羽),鲁肃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形象,成为了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其实鲁肃在周瑜在的时候,有时比周瑜都还要激进,只是在周瑜死后,鲁肃成了三军统帅,这才有了一点收敛。鲁肃也是能文能武的儒将,作战时“手不释卷”。而且在鲁肃与关羽对峙的时候,鲁肃的治军能力有了很强的体现。

   鲁肃借荆州给刘备这一史实,在《三国演义》里面又成了诸葛亮戏耍的一段。其实在这件事上,可能诸葛亮还真没有出面。鲁肃借荆州一事,究竟是对是错?个人认为,这一举动应是正确的。因为东吴虽然刚打赢了赤壁之战,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孙权在合淝大败于张辽,而周瑜又在南郡的战斗中中了毒箭,相对于整个荆州来说,东吴也只不过就打下了南荆州,荆州的重镇襄阳还在乐进的手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东吴要想独自守住南荆州,是很难的事情。鲁肃让刘备来镇守南荆州,一下就使得曹操吓得手中的笔落地,也使刘备感激东吴的恩情,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当然刘备的言而无信,也确实是鲁肃想不到的。但鲁肃这一高瞻远瞩的能力,应该远在诸葛亮之上。 

诸葛亮堪称三国时期分裂国家的天下第一罪魁祸首:  
  人们习惯上把三国时代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诸葛亮称为“天下第一才子”。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谋略在刘诸数年征战中得以实现,晚年的诸葛亮又肩负起辅佐幼主阿斗的重责,为势力弱小的蜀汉政权的巩固多次北伐,最终以战事失败,自身殒命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位披着“圣贤”神秘面纱的“天下第一才子”在历史上的地位我们今天必须给予重新评价。 

  "三分天下"乃昭然若揭的分裂国家之罪行,它由诸葛亮提出并最终得以实现。诸葛亮在蜀国建国后成了一个被分裂国家的丞相,刘备死后,又堂而皇之的做起了“相父”,地位较之丞相更高,实乃与刘备罪孽同等深重的分裂国家之罪魁。诸葛亮从政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帮助刘备建立蜀国政权。公元207年,曹操讨乌桓取得胜利后,国家面临着即将由北方统一的大好形势,刘备在走投无路时请诸葛亮出山,两人齐心协力朝着三分天下的目标奋斗,致使国家面临着的即将统一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诸葛亮对国家统一所起的破坏性作用,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起的破坏性作用是罪在当代,害及千秋的。诸葛亮从政的第二个阶段是决策严重失误,六次北伐曹魏,屡伐屡败,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害。分裂国家和战争决策的严重失误构成了诸葛亮罪恶的一生。可为什么这个违背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天下第一罪魁”在历史上说成了“天下第一才子”,国家分裂主义分子变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形象?推本溯源在于封建家天下统治下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专制政体的神圣不可侵犯。为了家天下的永久统治,分裂国家成了天经地义的紧急避险。庸碌的蜀汉后主刘禅虽无治国安邦,让老百姓过上好一点日子的才能,但他是刘氏的血脉,就理所当然地应当由他统治天下.诸葛亮这个超乎寻常的忠实于封建皇权制度的伪君子、假道学,这只皇权制度的"看家狗",灵魂正好与封建皇权专制的灵魂高度吻合,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其推崇备至,大肆为其树碑立传。如今,历史的迷雾拨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为了忠于封建专制皇权的“正统”统治,不惜 分裂国家并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上本不应该有的战火连绵、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三国时代,因为他的成一己之名,报一主之恩,维护 封建皇权的"大义" 有了,中国历史从此在封建王朝的初期开始更多了几分灾难,皇权制度受其影响进一步束缚了人们思想,皇权的历史才推迟结束于公元1911年。 

  有才未必是才子,才子的称谓决不用于坏才.诸葛亮不是才子,是中国封建社会毒素最重、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最应当受到我们努力批判的国家分裂主义分子! 

  二00五年十月十二日 

  作者简介: 廖伦焰,笔名龙康,1963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盐亭县,作家,诗人,无党派,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并在中国政法大学及深圳大学短期学习,曾受聘担任北京《发现》杂志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篇小说《极点》、《性罪》的作者,美国木子网发表有龙康文集,个人辞条收入了《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大型辞书 

  1。诸葛亮出山后的 三国战争年表 

  龙康 

  三分天下,天下多了几十年战争! 

  207年 孙权攻黄祖江夏之战 

  曹操攻乌桓白狼山之战 

  208年 孙权灭黄祖夏口之战 

  曹操灭刘表襄阳之战 

  曹操破刘备当阳之战 

  赤壁之战 

  209年 周瑜攻曹仁江陵之战 

  孙权围攻合肥之战 

  张昭攻当涂之战 

  贺齐攻陈仆黟、歙之战 

  张辽平陈兰、梅成六安之战 

  210年 步骘灭吴巨交州之战 

  211年 曹操破马超渭南之战 

  刘备灭刘璋取益州之战 

  212年 曹丕攻田银苏伯之战 

  213年 曹操攻孙权濡须口之战 

  马超攻韦康冀城之战 

  214年 夏侯渊攻马超祁山之战 

  诸葛亮入川之战 

  夏侯渊灭宋建陇右之战 

  孙权攻占皖城之战 

  夏侯渊攻韩遂长离之战 

  霍峻守葭萌城之战 

  215年 曹操破窦茂灭韩遂河池之战 

  张飞攻张郃巴西之战 

  赵俨平吕并陈仓之战 

  曹操攻张鲁阳平之战 

  孙权围合肥之战 

  217年 陆逊击费栈丹阳之战 

  孙权与曹操第二次濡须口之战 

  218年 王必平耿纪许昌之战 

  曹洪破吴兰下辨之战 

  曹彰击乌桓代郡之战 

  曹仁破侯音宛城之战 

  李严平定马秦、高定之战 

  刘备攻取汉中之战 

  219年 刘封、孟达攻申耽上庸之战 

  樊城之战 

  吕蒙袭关羽江陵之战 

  220年 孟达攻刘封上庸之战 

  苏则平定河西之乱 

  221年 张既平定河西之战 (这年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222年 夷陵之战 

  杨洪平黄元叛蜀之战 

  曹丕首征东吴之战 

  曹休与吕范洞口之战 

  223年 曹仁与朱恒濡须口之战 

  张郃攻占江陵中洲之战 

  曹真与朱然江陵之战 

  贺齐取蕲春之战 

  224年 田豫击鲜卑轲比能之战 

  曹丕攻广陵之战 

  225年 任福平蔡方、唐咨之战 

  诸葛亮平南中之战 

  周鲂攻彭绮鄱阳之战 

  226年 泪饭交趾之战 

  孙权攻魏之战 

  诸葛瑾攻襄阳之战 

  227年 张嶷平张慕之战 

  228年 曹真破赵云之战 

  孟达反魏之战 

  诸葛亮攻魏街亭之战 

  229年 葛亮攻魏陈仓之战 

  诸葛亮攻魏武都、阴平之战 

  魏与吴石亭之战 

  230年 曹真攻蜀汉中之战 

  潘浚、吕岱平武陵蛮之战 

  满宠守合肥之战 

  231年 布袭王凌阜陵之战 

  诸葛亮攻魏上邽之战 

  232年 魏与吴成山之战 

  魏与吴庐江之战 

  魏攻公孙渊辽东之战 

  233年 马忠平南夷之战 

  魏击鲜卑楼烦之战 

  吴攻魏合肥新城之战 

  234年 诸葛亮攻魏五丈原之战 (这年诸葛亮去世,在任六伐曹魏。) 

  杨仪杀魏延之战 

  诸葛恪平山越 

  吕岱平李桓、罗厉庐陵之战 

  237年 陆逊平彭旦鄱阳之战 

  毋丘俭攻公孙渊辽东之战 

  陆逊平吴遽豫章、庐陵之战 

  238年 司马懿平公孙渊辽东之战 

  239年 羊衠袭辽东之战 

  吕岱平廖式交州之战 

  240年 张嶷平越隽之战 

  241年 吴攻魏芍陂、樊城之战 

  243年 吴袭六安之战 

  244年 曹爽攻蜀汉中之战 

  246年 吴攻魏柤中之战 

  毋丘俭攻******之战 

  246年 姜维平汶山夷之战 

  247年 姜维攻魏洮西之战 

  248年 邓芝攻涪陵夷之战 

  陆胤平交趾、九真夷之战 

  249年 姜维攻曲城之战 

  姜维攻西平之战 

  250年 魏与吴江陵之战 

  吴败文钦之战 

  251年 王基、州泰击吴之战 

  252年 魏与吴东兴之战 

  253年 吴、蜀攻魏南安、合肥之战 

  254年 姜维攻临洮、陇西之战 

  255年 司马师平毋丘俭、文钦之战 

  孙峻攻寿春之战 

  姜维攻狄道之战 

  256年 文钦、吕据攻魏之战 

  姜维攻段谷之战 

  257年 姜维攻芒水之战 

  司马昭破诸葛诞寿春之战 

  魏平高显县民之战 

  吴平三郡起义之战 

  260年 成济杀魏曹髦之战 

  262年 姜维攻邓艾洮阳之战 

  263年 曹魏灭蜀之战 

  吴平吕兴交趾之战 

  钟离牧平武陵之战 

  264年 罗宪抗吴永安之战 

  王稚攻吴句章之战 

  钟会、姜维反魏成都之战 

  266年 堂施起义军之战 

  268年 吴攻江夏之战 

  杨稷破刘俊交州之战 

  晋与吴合肥之战 

  270年 晋攻鲜卑万斛堆之战 

  吴晋涡口之战 

  271年 青山之战 

  吴攻晋交趾等郡之战 

  匈奴刘猛攻并州之战 

  272年 晋攻匈奴刘猛之战 

  陆抗平西陵之战 

  王睿平定张弘之战 

  杨欣讨宋质之战 

  273年 吴晋戈阳之战 

  274年 吴镇压奚熙之乱 

  晋反击凉州胡之战 

  晋攻吴枳里之战 

  吴攻晋江夏之战 

  275年 晋攻鲜卑之战 

  276年 胡奋击并州胡之战 

  晋攻鲜卑之战 

  鲜卑攻晋边之战 

  杨欣讨令狐宏之战 

  277年 文鸯破鲜卑之战 

  吴晋江夏之战 

  278年 晋与鲜卑武威之战 

  晋吴皖城之战 

  晋吴西陵之战 

  279年 吴攻郭马之战 

  马隆收复凉州之战 

  280年 晋灭吴之战 

  2。龙康:东汉末年全国人口5600万,公元263年三国结束时全国总人口为767万,三国人口最低时还低于这个数,不足5600多万的百分之一十.虽然有瘟疫,饥荒等原因,但根源在战争! 

  3。通过下面一组数据看诸葛亮: (龙康) 

  卷36载,打下成都后,刘备就"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500斤,银千斤,钱5000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 

  而40几年后,263年蜀国投降时,蜀国国库金银的数量具《蜀记》记载总共也只有各1000斤。 

  可见,打下成都后,刘备集团对劳动人民进行了一次大抢窃,大瓜分,劳动人民永远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对立面,就仅凭这次“文明”的大抢窃,大瓜分,诸葛亮也离天下第一罪魁的头衔不远。 

  4。隆中“对话”并不奇 (龙康) 

  由于许多人不了解诸葛亮是皇亲的家庭背景,千百年来,都以一介山野村夫的身份看待诸葛亮在隆中的对话,使得隆中对话成了神对凡间的训示,披着神奇的色彩,人们崇拜诸葛亮,首先是从崇拜隆中对话开始的,当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皇亲的身份,了解了诸葛亮与皇族高级成员经常保持着密切的接触,有条件对天下大势和统治集团许多内幕了如指掌后,隆中对话的神奇色彩便消失怠尽了。 

  曹操为了统一中国,早看中了荆州、益州这两块好吃好夺的肥肉,周瑜、鲁肃为了两分天下,也早打好了荆、益两州的如意算盘,诸葛亮这个皇亲为了皇家利益,把天下三分,各人的政治立场、阶级立场不同使然,并无什么超人的神奇的地方。 

  在了解天下形势和统治集团许多内幕的情况后,三分天下对于智商稍高一点的人都是能够作出判断的,诸葛亮只是比同时代的一些人多了手“制信息权”而已,世界上决没有生而知之,未出隆中便能三分天下的“村夫”这类奇人----如果有呢,那必然是唯心主义的鬼魂! 

  5。诸葛亮原本是皇亲(龙康) 

  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两人之妻是蔡瑁亲妹妹,蔡瑁是诸葛亮的舅舅,刘表是诸葛亮的姑父,刘表乃汉室宗亲,诸葛亮乃正宗皇亲!这样的人,他的扶刘备动机有人思考过没有! 

  (介绍:刘表,荆州刺史(即一把手),荆州包括现在湖南湖北两省和河南部分地区。 

  蔡瑁,众所周知有多显赫!) 

  -----可不要忘了孔明与刘备间也有亲戚关系,他们彼此是知道的那,刘备高孔明一个辈分,孔明该叫他表舅呢!他们这些皇家人接合在一起,战争动机是很值得重视的呢! 

  6。龙康: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为什么不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神”? 

  7。龙康:历史上刘关张根本没有结拜兄弟的事,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智料华容道,识魏延反骨,智去成都,巧摆八阵图,锦囊杀魏延,骂死王郎都是杜撰。死了还以木偶退兵,这些历史上都是不成在的呢! 

  七擒孟霍也只是传说。 

  思考一下,为何 独独竭力美化他! 

  8。龙康:诸葛亮语(《汉晋春秋》中的诸葛亮的上言,后人称为《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逢先帝之遗意。”-----就是说:北伐,是为了一个分裂国家的成在,为了一个分裂国家的生命的持久!北伐,是分裂国家的继续!其根源在于三分天下就开始的逆历史潮流而动!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8. 诸葛亮深受后人称赞,他有何值得称赞之处?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对古代谋士的最高评价,诸葛亮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很多人将他看作智慧的化身,他知识渊博渊博,上识天文,下知地理,能力非常的突出,他尽心尽力辅佐刘备,最终帮助刘备和魏国、吴国三分天下,他曾经数次组织军队北伐,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后人们依旧对他赞赏有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大家为什么对诸葛亮推崇有加。

一、坚贞不渝。诸葛亮的忠诚是大家非常看重的,刘备三顾茅庐才最终请到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刘备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就有了《隆中对》,刘备在听到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之后,更是喜出望外,认为诸葛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后,诸葛亮一直在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备,在诸葛亮的加盟下,刘备的势力日益强大,最终能够和魏国,吴国三分天下。刘备在弥留之际,曾对诸葛亮说道,如果刘禅实在不能做皇帝,便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却没有这样做,依然选择了辅佐刘禅,大小事务必定亲自过问,最终累倒了,他对蜀国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料事如神。诸葛亮之所以能被后人如此推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料事如神,赤壁之战中,黄盖提出了用火攻的方式击败曹操的铁甲战舰,但是没有风,不利于行动,他夜观天象,知道了两天后的晚上将会刮起东风,于是建议两天后的晚上再采取行动,果真像他说的那样,那天晚上刮起的东风。
三、知人善用。它能够根据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合理的安排差事,因此,很大的提供了作战的效率,他重用姜维,事实证明,姜维没有辜负诸葛亮的信任,成为了蜀汉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