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2024-05-12

1.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中山大学的代码是:10558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2.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摘要】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提问】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回答】

您好,您要找的是第一个院校吧!【回答】
希望能帮到您【回答】
中山大学代码:10558【回答】
中山大学代码:4802是分校吗?【提问】
您稍等,我看一下【回答】

就是去年开始招的【提问】
这是官方的资料【回答】
那我们江西省的资料怎么有那个代码【提问】

4802【回答】
稍等,我查一下这个代码【回答】
搜到四位的代码是4401【回答】
有没有可能是专业代码【提问】
我在找找,现在是都是4位了吗?和之前不太一样【回答】
我觉得您发这个应该是最新的,是学校发的吗?【回答】
以前都是5位,今年都是4位了【回答】


您看,这是网上找的的【回答】
希望能帮到您【回答】

3.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中山大学的代码是10558。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
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院校代码

4. 中山大学代码是什么?

中山大学的代码是:10558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5. 中山大学代码

中山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558。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中山大学(SunYat-sen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中山大学代码

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代码是多少?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代码是11545。学校介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Zhongshan Institute),是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是广东省教育厅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院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658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
                                    
院校代码的含义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院系设置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有41个本科专业。学科建设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师资力量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000余人,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
教学建设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省级优质专业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9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6门。
学术研究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地方民间智库等。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年均到帐科研经费逾千万元,2018年达3500万元;获授权专利478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发表学术论文2400多篇(其中有一大批论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
合作交流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英、澳、加、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多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与10所中国国外及7所台湾地区的高校确立了合作关系培养国际化人才,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帕丽慕达时尚学院开展师生交流与合作;学校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
                                    
优势专业及学科
省级优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外语类专业(含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法学、产品设计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7.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14066。学校筹建于2005年,2006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2021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占地面积620亩,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设有6个教学单位,开办29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学生113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5400余人。
历史沿革
2005年,经中山市政府同意,筹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6月,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0年6月,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3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院系概况
该校设有6个教学单位,开办29个专科专业。
师资队伍
根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教职员工598人,其中专任教师427人。拥有一批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等,以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技术能手受聘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师。聘请了以世界级手模大师马乐山等为代表的97名客座教授,以及来自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45名顾问。

学科体系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电梯维护与管理、营销与策划。
省级重点培育专业:软件技术、数控技术。
省级品牌建设专业:电梯维护与管理。
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商务管理(跨境电商)、物联网应用技术、社会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创业实务、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设备应用。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1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4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院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电梯维护与管理、营销与策划。
省级重点培育专业:软件技术、数控技术。
省级品牌建设专业:电梯维护与管理。
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商务管理(跨境电商)、物联网应用技术、社会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
院级重点专业: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灯具设计与工艺、电梯维护与管理、物流管理。
省级精品课程:创业实务、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设备应用。

科研平台
省级科研机构:广东省装备制造研究院。
市级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山市自动化研究所、中山市精细化工研究所、中山市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山市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中山市产品造型设计研究所、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超星中山研究院等。
科研成果
办学以来,学校承担教科研立项课题540余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课题56项,,市级项目立项10项,其它有关学术机构及团体项目立项10项,院级教研项目立项42项。获各级各类教研项目立项(含院级立项)达82项。学校产学研园入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全国百强,全省仅5所高职院校立项),产学研综合服务成果得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高度肯定。
对外交流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先后和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52万余册,其中过刊合订本2万余册,现刊900余种,电子期刊16.33万种,电子图书31.8万册。配备的中知网、银符考试平台、读秀学术搜索、MyET口说英语、重庆维普数字期刊、北京超星数字图书馆、九星在线电子报纸和联图光盘系统8个资源库;同时试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上业百科视频、中科考试学习库、万方知识数据库等九个数据库。
学术刊物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刊》原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于2008年8月更为现名,是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8. 中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中南大学院校代码是1053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自主划线高校、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
截至2021年5月31日,学校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30个二级学院,106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及湖南省肿瘤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24个临床教学基地。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88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1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6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奖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教学团队8个,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40人,湖南省级高层次人才37人,湖南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9人,湖南省级教学名师10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19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6个,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0个,26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临床医学(五年制)、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精神医学、交通运输、采矿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英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临床医学(五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自动化、采矿工程、广播电视学、应用物理学、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物联网工程、法语、会计学、生物科学、医学检验技术、英语、资源勘查工程、安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口腔医学(五年制)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
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专业:数字出版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有色金属冶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胸心外)、耳鼻咽喉科学、遗传学、药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外科学(普外)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月,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加强合作,根据不同学制,开展本科“2+2”留学项目、本硕连读“3+1+N”留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交换学习等国际交流项目,与美国的耶鲁大学、南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弗林德斯大学、悉尼大学,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中国国内外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基地2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牵头和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含参加)3个,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12个,人文社科类省、部级科学研究基地(智库)24个,14个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