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有哪些

2024-05-12

1.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有哪些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承担着义务教育、基层医疗服务、公共文化等公益服务的单位。因此,公益二类的单位有:教育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等。教育事业单位一般是指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包括:防疫检疫,计划生育等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包括:康复,殡葬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此外,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有一部分的自主经营权力的,因此可以参加市场的竞争。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有哪些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有哪些

2.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有区别吗

有区别。
一、分类不同
1、公益一类承担的是基础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公益服务职能,不宜或者不能由社会服务代替,也不能由市场配置资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本上全部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唯一的例外就是乡镇卫生院。
2、公益二类是政府资助一部分提供保障,也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如公立医院等。公益一类、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二、服务范围不同
1、公益一类包括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
2、公益二类包括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三、经营限制不同
1、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并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2、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其服务价格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益一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益二类

3. 公益性事业单位分类

国家在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意见中,计划2012年开始启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所谓分类改革,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留下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此次改革部署又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划分为两类。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这样分类也可以看作是按照公益属性的纯粹程度来划分的,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比如乡镇诊所、社区医院等就属于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义务教育是不可以产业化的,属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高校、职业教育、综合医院等,应该属于准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公益性事业单位分类

4. 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和二类的区别

区别在于:社会功能不同、拨款方式不同、定义不同。
1、社会功能不同: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2、拨款方式不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国家保证经费,不再从事经营活动。自主事业单位是指有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可以抵补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的单位。

扩展资料:
1、服务性:这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2、公益性: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3、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类事业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主事业单位

5. 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和二类的区别

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和二类的区别如下:1、社会功能不同: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2、拨款方式不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国家保证经费,不再从事经营活动。自主事业单位是指有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可以抵补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的单位。【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和二类的区别

6.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名录是怎样的?

1、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教育事业单位,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中等教育事业单位,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成人教育事业单位,特殊教育事业单位,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2、卫生事业单位,包括医疗事业单位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单位,血液事业单位,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卫生检验事业单位,其他卫生事业单位。
3、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包括托养福利事业单位,康复事业单位,殡葬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二类公益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7.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和一类的区别

	目前,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一类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其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的是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及基本医疗服务类的单位,这类单位为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不受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比如公立中小学、公立医院、省图书馆等,都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般的承担高等教育及一些非营利性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单位,比如说各大高校就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代表。
	公益一类单位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上所有的经费都是国家财政或上级主管单位拨款获得,不可以通过自主性的营业来获取收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就是我们说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单位经费中的一部分是上级领导单位或国家财政拨款,一部分是单位营业自创收入。一般情况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收入比较灵活。
	需要注意的是,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只代表从事的行业不同,不能代表是否是全额拨款或者是差额拨款。经费来源是否为全额拨款需要去事业单位在线网去查询。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和一类的区别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和一类的区别

8.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的区别

	事业单位是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有两种,分别是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一类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的单位,经费由国家提供。公益二类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市场配置。

	这两类事业编是不同的。首先,管理限制不同。公益一类不能进行经营活动。二类可以开展经营性活动。其次,他们经费的来源不同。一类大多都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二类可以通过自主经营获得一部分经费。最后,服务范围不同。公益一类通常是执行基本的公益服务。而二类的服务范围更广。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