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的发展趋势

2024-05-10

1. 手机银行的发展趋势

回顾 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市场,移动银行业务无疑是业界瞩目的焦点,国内两大移动运营商频频出招,不断加强在此领域的渗透力。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联通开通了基于BREW平台的手机银行业务,而中国移动也进一步拓展了移动银行的合作范围,与中国工商银行联手推出了基于短信平台的移动银行业务。事实上,国外移动运营商很早就开始了对移动银行业务的探索,其中日本和韩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较快,而欧美地区的移动银行业务由于种种原因相对滞后。

手机银行的发展趋势

2. 手机银行的未来发展

口号:一切在掌握中。各家银行在开辟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的同时,也纷纷在手机银行的操作、功能、安全等技术上寻求突破。至今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平台已逐步迈向成熟,“手机银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可。除了上网下载铃声、图片和浏览相关网站,手机上网还能进行银行交易,缴纳公用事业费。手机银行可以方便地将客户手机通过中国移动和联通网络连接到银行系统,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

3. 手机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当手机把收音机、MP3、照相机、摄相机、电视机、PDA等各种功能集于一身,超出了最初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的定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同时也成为了银行业嫁接的目标,即银行业务与手机结合而成的“手机银行”。
而随着多年业务的推广,炒股热、转存热,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或者手机证券已经为广大用户所熟悉并接受。无论对于通信业还是银行业,这种“贴身金融管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各种方式”、满足“各种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2005-2007年间,国内股票市场持续上扬,吸引了众多淘金者进入股市。特别是2007年,国内股市更加火爆,许多城市的证券营业厅、银行出现了股东、基金开户排长队的现象。中国股民人数已超过1亿大关,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对于无法天天去营业厅的股民来说,他们大都采用非现场的电话委托和网上交易方式炒股。传统的电话委托不仅速度慢、不直观,在交易活跃时还会因电话占线而无法下单,从而影响交易。而网上交易虽然速度快,但移动性、便捷性差。相比之下,手机炒股与股票通知业务、实时股票信息和交易相结合,拥有独特的优势,使股民方便的随时随地炒股,成为电话委托、网上交易之外的第三种非现场交易方式。
而移动运营商针对潜在的大好商机,也纷纷升级其手机炒股业务。像中国联通“掌上股市”、中国移动“移动证券”,提供了银证转账、证券委托交易、实时行情查询、定制股票信息和资讯等服务,共同带动了手机炒股热潮,为移动融合金融产业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其实,手机炒股以及衍变而来的手机期货、手机外汇,都只是运营商增值业务在金融行业中应用的一个具体例子。因为利用手机终端,它还能以多种方式实现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服务全面的个性化理财,将烦琐的理财事务变得方便直接。例如以短信作为业务承载的主体进行个人理财的手机操作,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银行转账、手机支付、账户信息短信提示、信息点播等业务。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在银行排队办理业务长时间等候的问题,人民日报也曾专门对此现象报道过《银行的队,为啥总那么长》的新闻。银行排长队现象与股市持续升温及央行加息引发炒股热和转存热这些客观因素有关,有调查显示,在北京4家国有银行网点中,从取号到办业务,平均等待时间为85分钟,最短 56分钟,最长167分钟;在5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平均为35分钟,其中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为48分钟和57分钟。
相比之下,在香港,银行排队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当中与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的普及密切相关,发达的网上银行功不可没。除了取款,几乎所有银行服务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例如转账、汇款、货币兑换、定期存款、贷款、报税、投资股票、基金及各类衍生金融品种等。
而手机银行也是电子银行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它作为一种崭新的银行服务渠道,在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独特性,真正实现了“Whenever、Wherever(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银行业务的办理,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
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基本实现了银行的各类基础业务。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手机银行服务已经能够覆盖所有移动和联通手机用户,客户可以获得7×2 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查询账户、转账/汇款资金瞬间到账、进行捐款、缴纳电话费和手机话费、网上消费实时支付等。
各商业银行除了最基础的服务外,还添加了更多的创新功能。以招商银行为例,全新升级网点预约、产品超市等功能;优化理财日历,新增理财产品到期、信用卡还款、还贷余额不足等60类智能提醒;手机银行用户独享专属高收益理财产品,更有专属日日盈产品等。
在用户获得方便、减少排队麻烦的同时,银行也更愿意其客户使用此项业务,因为手机银行交易成本仅为传统方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国外手机银行处理一笔交易的平均成本为0.16美元,大大低于1.07美元的传统柜台交易成本(低85%);而国内暂时平均柜台交易约为人民币4元,而使用移动交易的成本仅为0.6元。因此,利用手机提供的便利性,能减少银行的营运成本,增加移动运营商的收入,让消费者及相关公司都能受惠。

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市场,移动银行业务无疑是业界瞩目的焦点,国内两大移动运营商频频出招,不断加强在此领域的渗透力。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联通开通了基于BREW平台的手机银行业务,而中国移动也进一步拓展了移动银行的合作范围,与中国工商银行联手推出了基于短信平台的移动银行业务。事实上,国外移动运营商很早就开始了对移动银行业务的探索,其中日本和韩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较快,而欧美地区的移动银行业务由于种种原因相对滞后。

手机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4. 手机银行的业务趋势

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不出移动银行业务在移动通信市场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是该业务作为低成本提高与用户沟通效率的手段正逐步获得银行和用户的肯定,银行可以首先把一些简单的业务转移到手机的自助服务上,如账户查询等。根据美国银行业协会的统计,用户去柜台接受服务银行付出的综合成本是2.7美元,而通过柜员机则成本降为1/4,通过手机自主服务的成本仅为柜台服务的1/20。从长远看来,移动银行业务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对移动银行业务的影响加深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一些短程通信技术,传统的如红外、蓝牙,新兴的如RFID、NFC等都可能涉及到移动银行业务前端的变革。新技术带来的是风险,也是机会。未来移动银行业务必然逐渐会采用这些新的技术以解决诸如安全、准确、效率等问题。此外,智能卡技术的发展也值得关注。韩国和日本的移动银行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智能芯片技术,因此智能芯片可能会成为移动银行业务发展的下一个热点。移动应用发展具有梯度从地域上看,日韩市场中的移动银行业务发展比较迅速,而欧美相对滞后,这是由于移动应用发展具有梯度造成的。移动银行属于移动互联网的高层应用,因此对于一直非常重视系统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韩国和日本,在移动银行业务的开展和推广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占领先地位。欧美虽然滞后,但随着其移动应用的发展,移动银行业务必然会重新进入运营商的视野,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存在的,而银行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银行在移动银行业务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移动银行本质上是一组移动业务与银行业务的整合,而银行是该业务的直接提供者,银行了解客户需求,拥有客户资料,因此银行在该业务中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移动运营商的作用主要还是为业务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韩国移动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在该业务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移动银行业务发展的环境越来越成熟影响移动银行业务发展的环境是多方面的,包括用户的认可、法律环境、行业标准等等。随着电子银行和电子消费概念的深入,人们会逐渐适应利用电子手段进行金融交易的方式,从而逐渐减少对于移动银行业务安全性的担忧;法律环境指相关法律的配套支持与完善,如电子签名、用户隐私保护等;而行业标准指移动银行业务流程的认定、安全认证和行业服务标准的统一,这是保障业务合法性,防范风险的重要因素。

5. 银行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银行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