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主张什么思想

2024-05-13

1. 管仲主张什么思想

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管仲主张什么思想

2. 管仲的思想主张

管仲的思想主张是以富国强兵,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管仲的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以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管仲的外交主张,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为了使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长,管仲在外交上协助齐桓公做了许多努力。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国救燕。

3. 如何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管仲是齐桓公继承王位的绊脚石,却也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的肱骨之臣。
为什么他可以作为对手存在依然可以身居高位,而他则会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忠贞不二,励精图治?
其思维的根源所在,就是他们都是儒教的道家祭司阶层人物,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信念,他们的“道”相同,能够“志同道合”。

当时的周王朝,应该属于政教合一的统治体系,周天子既是儒教教主,也是天下共主,是“儒教教皇”,各诸侯国国君就是各地获得分封的“儒教主教”,管仲等重要大臣相当于“儒教神父”。
虽然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为王位大打出手,但是一旦确立了自己的“儒教主教”的“桓公”身份,管仲马上就可以放弃一切分歧进行辅佐,齐桓公也可以不顾一切分歧加以任用。
管仲的核心思维是“尊王攘夷”,以周天子这个“王”(儒教教主)为领导核心,对不服从管理的方国予以征讨,就是说,周天子是儒教的“武林盟主”,齐桓公的齐国相当于儒教的“左护法”,周公旦的鲁国相当于儒教的“右护法”,管仲则相当于儒教统治下齐国的“大长老”。

当时可能管仲最多被称之为道家的法派思想先行者,传统道家的道派应该是提倡“母神”统治的,皇太后有相当大的处置权,如秦国那个开疆拓土的芈八子,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而法派基本思想是扩大“父神”掌制,推崇帝王这个“父神”有绝对的掌控权,为了创造“父神”的权威,讲究“言出法随”以法造神,讲究“装腔作势”以势造神,还讲究“装神弄鬼”以术造神,就跟我们现代社会研究如何树立孩子心目中的“父亲”形象基本类同。
其实,传统道家道派对于法派来说,是存在压制作用的,自管仲起,“父神”意识的觉醒是开端的,打开了封建帝王的权力之门,所谓道家道派的“(爸爸的)妈妈当家”终究比不上直接的“爸爸当家”。

秦始皇时期反抗“妈妈”约束进一步加剧,因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明显不像其他太后一样有重要的国家作为娘家,无法实现“负阴而抱阳”,而为了防止扶苏的母亲依靠楚国的支持掌控秦国,秦始皇也就终身未立皇后。
最后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反对其祖母窦太后和母亲王太后控制朝政,汉武帝与儒家的董仲舒实施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道家势力彻底拉下朝堂,确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中国就此告别了“母神”(皇太后)统治思维,进入了“父神”(帝王)统治思维。

如何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4. 管仲思想主张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5. 管仲的三个基础

1 贱不能临贵
  
 其实管仲在上任之前,就已经提过非分的要求了,原话是“贱不能临贵”,意思是说,身份卑贱的人没法管理身份高贵的人。齐国当时有国氏、高氏两个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头衔显赫,管仲的顾虑确实在理。所以齐桓公直接让管仲做了上卿,相当于国家总理,比任何人的职位都高,但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齐国还是老样子。
  
  
 2 贫不能使富
  
 换别人在管仲的位置,但凡还有一点自尊心,都会引咎辞职,但管仲给出了一个理由,原话是“贫不能使富”,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贵为国家总理,但属于破格提拔,一步登天,所以就职时间太短,还没攒下什么钱,人一穷就没有派头,支使不动那些富人。
  
 齐桓公真是倾尽全力来支持管仲,一听说这个理由,马上拨款,把市场上全年的税收赐给管仲。
  
 3 疏不能制亲
  
 但没想到,管仲的治理还是不见成效。齐桓公又去问理由,管仲也确实有理由,原话是“疏不能制亲”,意思是说,自己和齐桓公并不沾亲带故,只是被聘任来的职业经理人,支使不动齐桓公的那些三亲六戚。这种理由怎么看怎么像是存心刁难齐桓公,但齐桓公还真想得开,血缘虽然改不了,但可以认干亲嘛,从此尊管仲为仲父。
  
 前边讲过,古人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仲”的意思是老二,“仲父”如果直译的话就是“二爸”。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等于和管仲认了干亲,把管仲当成叔父对待,自降身份,矮管仲一辈。
  
 就这样,齐桓公先后给了管仲贵、富、亲三件法宝,管仲又有权,又有钱,还是国君的二爸,从此终于可以在齐国说一不二,大展拳脚,带领齐国走向繁荣富强,帮助齐桓公成为天下霸主。
  
 这就意味着,对于国家总理而言,奢侈的排场不仅是应得的,而且是必须的。
  
 这个道理确实很有心理学的依据,毕竟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拜高踩低是本真的天性。如果员工家境好,开着法拉利来上班,还经常把车停在领导的二手奥拓旁边,领导就算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想要摆一摆领导架子,但这样的员工怎么可能好管理呢?不要说以盈利为目标的现代公司,就算是宣扬四大皆空,教人戒绝贪念的佛教,也要靠高大的庙宇和金光闪闪的佛像来唤起人们的敬畏感。所以我们才会在历史上不断看到,就算有平民英雄改天换地,也总会打出天命的幌子,而一个新生的王朝为了稳定人心,也会大兴土木修建宏伟的宫殿。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个道理普世通用。

管仲的三个基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