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时刻把握学术的时代脉搏

2024-05-12

1.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时刻把握学术的时代脉搏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进步突飞猛进。会计,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技术性的管理学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大变革,以国际趋同的新体系涤荡着陈旧滞后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只有全力投入、主动参与,时刻把握会计学科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脉搏,才能实现我们既定的教学与科研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事实上,我们从没有懈怠过:作为中国会计学会、中国审计学会等学术组织的会员单位经常参加其组织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作为主办方多次组织全国性的财务、会计与审计方面内容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作为学术团队积极主持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与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或项目,作为学者多人受聘于大中型企业的独立董事、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教授,作为设计者经常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财务诊断、会计制度设计等咨询服务,作为教学单位聘请了20多名专家学者兼职担任我校会计学科的硕士生导师并时常邀其来我院做前沿专题报告。把握时代脉搏,促我不断进取。我们总是以成绩和成果作为新的起点,不懈追究,勇往直前!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时刻把握学术的时代脉搏

2. 2012北京工商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的问题

会计专业硕士今年改革了,所以全部高校初试都是只考2科,就是管理类综合联考和英语。
政治和专业课放在了复试,学校自己出题,所以肯定复试淘汰人是利用专业课上来淘汰,政治绝对比统考好考,因为学校出题不会用政治来卡你。
管理类综合联考的确是像公务员的,但比公务员的题目难,数学虽然是初等数学,但是比公务员的数学难。至于论说文和论证性分析只要掌握了技巧就好应付。
会计专业硕士是属于专业硕士学位,不是学术型硕士学位,所以学位证上注明的是会计硕士四个字,而不是管理学硕士学位。
北工商是走国家线的,要过A区分数线才行,但我个人性价比不高,因为北工商只是有个好名字而且在北京,但实力一点也不好,在北京也是个二本,加上在前几年,曾经还受过教育部红牌警告,要是过A区线,太多比它好的学校可以选择,要是在北京的话,北交、北林、中央财经这三所都是走国家线,学校也都比它好。当然北工商的水平就是和首经贸一样。在北京,第一阶梯招收会计硕士的是清华、财科所、人大、对外经贸,最后是北理工,这几所里面对外经贸是走国家线,其它是自主划线。第二批次就是我刚才说的北交、央财、北林、中石油、中地质那几所。最后批次才是首经贸、北工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3.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截止2011年,在编教职员工99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北京市人才强教拔尖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人才强教教学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4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3人,获实用新型专利者1人,20人次担任全国和北京市各类学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多位中青年教师步入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项目、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等队伍的行列,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脱颖而出。近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6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3人次。2010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7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3项、国家部委委托项目多项;在学校人文社科科研排名中,5位教师居总分前10名,4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入前10名,2名教师居横纵向课题到位总经费前10名;成功举办经济学院学术月,组织35场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其中“走向复苏:中国经济与世界”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扩大了学校的影响。经济学院还聘请了十几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如聘请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迈克尔·帕金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为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经济学院屡次选派多名教师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爱尔兰、印度、泰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交流、讲学或学习,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师资力量

4.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介绍

2008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学进行学科调整,将原会计学院、原商学院合并组成现行的商学院。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北京商学院。197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取得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权,2007年获得MBA招生资格,是全国最早招收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的财经院校之一。2002年率先创办会计学全英语教学实验班并连年招生,2006年正式变更为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全英语教学实验班。

5.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截止到2011年,学院有教职员工114人,其中教师96人,行政及教辅人员18人。教师队伍中,教授22人,副教授48人,博士及博士后4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9人。多名教授兼任国家级协会、学会等团体副会长以上职务,多人获政府特殊津贴、部级专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部级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优秀及骨干教师、师德标兵、跨世纪人才等称号,部分教师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教育部等组织的职称考试专家组中任职,部分教师在各级政府机构、大型企业(集团)担任高级顾问或独立董事,部分教师在多家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部分教授长期担任国外大学客座教授或访问教授,2名教授曾被应邀到中南海为国务院领导举办讲座。学院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专家。2007年,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全英语教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和会计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的师资队伍

6.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引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沿革与使命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最早源于1960年北京商学院商经系财务会计专业。1979年,北京商学院成立会计系并恢复招生,1984年取得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权,会计学院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我们的老前辈:黄肇兴教授、刘恩禄教授、张以宽教授、李长耕教授、金中泉教授、丁承厚教授、李殿富教授、曹冈教授。回顾历史,令我们骄傲;展望未来,使我们激动! 会计学院以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经营环境为依托,直面如火如荼的社会变革、竞争日益激烈的会计市场、方兴未艾的技术创新,从更高的视野追寻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视人才培养为产品生产,视人才需求为市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档次;以高昂的创新理念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强化与学术和实务界的全方位沟通,逐步提升学术品位;开拓会计咨询与服务市场,创建自身品牌,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团队发展,努力酿造馨香的学院文化。这既是我们的定位与战略,也是我们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会计学院秉承优良的历史传统、良好的社会声望、拼搏奋进的团队精神与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再创辉煌! 会计学院在教学科研等工作和活动中有很多亮点可陈,现举其要者述之。

7.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整体水平高,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截止到2012年9月,学院有教职工115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5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名,占教师总数的61%。教师中具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多人。教师中许多人在国内一级或二级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近半数教师曾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爱尔兰等国进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国际视野宽阔。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8. 北京工商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5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学共有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研究基地、获批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国家轻工业芦荟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实验室(1个):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中心 北京市研究基地(2个):北京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北京批发研究基地  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中国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牵头单位)、京津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6月,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于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和北京商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包括阜成路校区图书馆和良乡校区图书馆两个馆区,馆藏纸质文献近184万册、电子图书88万种、各类数据库95个,中、外文期刊1273种、报纸85种,形成了以经、管、工科为主,理、法、文、史等多学科兼顾,以印刷型资源为主,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为辅的馆藏特色。   学术期刊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原《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创刊,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工商大学主办的食品专业期刊。该刊被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多家数据库、文摘杂志列为固定刊源。该刊主要刊发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工工艺、贮藏保鲜、分析检测、清洁生产、安全监管、机械与包装技术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论文,以及反映食品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综述文章。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为《北京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入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入“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 《中国塑料》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科学技术期刊,由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属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精细化工》于1984年6月创刊,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精细化工协会会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源期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