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介绍

2024-05-21

1.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土地4.98平方公里。建园初期,园区采取“市校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模式,由绵阳市人民政府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介绍

2.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园区设施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土地4.98平方公里。建园初期,园区采取“市校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模式,由绵阳市人民政府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绵阳市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以及在科技部与国防科工委共同支持下建设的国家军转民科技园区实行“三块牌子、—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设立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学校副校长罗学刚任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学校设立大学科技园办公室。园区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化了行政体制创新,推行“小政府,大社会”和“小机构,大服务”,坚持管委会集中力量管好规划、集中力量创造良好环境,主动让渡社会职能,采取了市场化的开发建设机制,探索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种方式和灵活运作的机制,医疗卫生、文化、通信、商贸等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坚持开放式办园,紧密依托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长虹公司、九洲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吸引西南科技大学、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金、人才到园区发展,并且和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大、北京邮电大学、深圳清华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园区有专业孵化器4个,分别是新材料技术专业孵化器、信息技术专业孵化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孵化器、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场地面积7570平方米。综合孵化器1个,场地面积为22000平方米。此外,与九洲集团合作共建了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园区引进了注册资金达1.2亿元的四川天晨投资控股公司,从事担保、风险投资等业务,扩大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范围。园区分别投资5000万元和100万元参股绵阳市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绵阳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园区引进了法律、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12家,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法律等方面的基本服务,另一方面为孵化企业提供发展咨询、市场、技术等增值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软环境。目前,园区入驻企业总数为374个,生产总值7.5亿元,工业增加值2.8亿元,利润2000余万元,成功打造出维博电子、西科种业、科瑞软件、长鑫新材料、福德科技、昊天电子、艺精长运等一大批高科技骨干企业。有研发机构21家。入园科技企业累计申请专利34项,已获专利22项。园区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人才。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2008年底,经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开始实行“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管理体制,已组建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实行“政府支持、依托大学、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运行机制,负责科技园的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大学科技园办公室挂靠学校产业处。

3.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依托平台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跨入新世纪,学校在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学校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3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76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研究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科研平台23个;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2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120余人次。学校努力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在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植物遗传与育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特色与优势。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60多项。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与“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之校训。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学校成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36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0余所国外及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国际化开放办学渠道日益广泛。近年来,学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 、欧盟资助的“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高等教育与培训模块的开发”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科技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校近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学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年7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和最佳技术奖,同年9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育了近十万英才,大部分已成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机械等行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学校被誉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等行业工程师的摇篮。中央等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学校非常关心和支持。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先后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李岚清同志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9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率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目前,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深入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国家部委和省市共建体制,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早日将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四川省副省会、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的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先后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宜居城市等诸多荣誉,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依托平台

4. 西南科技大学在哪里?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西南科技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南科大”,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由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是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

历史沿革:
193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194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1950年,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隶属关系同上)。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更名为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1952年,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合并组建重庆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1958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重庆建筑材料专科学校(隶属中央建筑工程部)。
1962年,校名改名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隶属中央建筑工程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南科技大学

5. 西南科技大学在哪里?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西南科技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南科大”,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由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是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

历史沿革:
193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1949年,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1950年,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隶属关系同上)。西南工业部干部学校更名为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
1952年,西南建筑工程学校、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合并组建重庆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关系同上)。1958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重庆建筑材料专科学校(隶属中央建筑工程部)。
1962年,校名改名为重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隶属中央建筑工程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在哪里?

6. 西南科技大学在哪里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西南科技大学源起于1952年创办的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以及由两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
学校曾在重庆、石棉、绵阳三地办学,1978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迁至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校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部分职工及办学资源并入学院。1993年更名为西南工学院。2000年,原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22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69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2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29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75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
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碳纳米材料”“特种高分子”“军民融合研究”等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7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
以上内容参考:西南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7. 西南科技大学在哪里

 一、西南科技大学在哪里  西南科技大学地址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该校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
  二、西南科技大学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陈永灿、校长董发勤。
  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大背景下,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校园现占地4131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教学科研研仪器设备值已达7.16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20万余册,电子图书781万余册。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4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9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42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85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16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碳纳米材料”和“特种高分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0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有“军民融合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有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3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10多项。学校在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的排名中位列第98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学校有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管理学原理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3门,每年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出各类课程3000余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团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8个国家级、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在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校荣登百强校之列,居全国第51位。学校已为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近三年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2.24%。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学校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联合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区域特色高端智库方面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学校拉美中心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拉美战略,获得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学校充分发挥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环境安全技术、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等科研特色和传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特别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为引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西南科大精神,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南科技大学在哪里

8. 西南科技大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