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舜德的贡献

2024-05-14

1. 伍舜德的贡献

黄乾亨、黄乾利两兄弟是伍舜德的好朋友,伍先生了解到,黄氏昆仲曾在1987年为家乡台山捐建了一所学校,但由于学校干部办事欠考虑,当时为了让黄氏兄弟的捐款增值,先将此款买了汽车。不料后来汽车卖不出去,反而使建校资金差17万元,只好要求黄氏兄弟再补捐。对此,黄氏兄弟很有意见,不敢再捐了。伍先生根据这种情况,就给当时的台山市领导出主意,建议由政府补足17万元的差额,当时的政府同意了,后来事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伍舜德出主意让台山市把黄氏兄弟的父亲黄笏南老先生念故乡教育事业之情的诗句用漂亮的镜框装饰好,敬重地放在其黄笏南发动捐建的台山一中,然后,伍先生领着黄笏南老先生的后代到一中来瞻仰,黄乾亨、黄乾利昆仲见到父亲遗作,非常激动,表示一定要继承先父振兴家乡教育的遗志,先后捐资超过2000多万港元。

伍舜德的贡献

2. 伍舜德的伍舜德精神

伍舜德精神永远激励后来人虽然伍舜德先生已辞世近7年了,但他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伍舜德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来人。由于分管工作的关系,台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谭国渠与伍舜德先生相识相知几十年,当回忆起伍先生时,谭国渠感慨地说,与伍舜德先生接触、交往过的人都会深深感到,伍先生的身上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爱国爱乡、求真务实、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令人敬仰。伍舜德先生的宝贵精神一直延续到他的后代。伍舜德先生的儿子伍威权先生一直秉承着伍舜德精神,对家乡事业贡献良多。台山一中的体育馆,塑胶操场的起建都是因为伍威权先生的慷慨解囊。伍威权先生每次回台山一中都会慰问一中的学子,“你们在这里学习有什么困难吗?饮食都可以吗?”学生一句饭堂的膳食欠佳,就会让伍威权先生揪心,随后他就会捐钱改善学生的膳食!

3. 伍舜德的寻访

故居今犹在 乡人忆传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伍舜德先生故居所在地——台山市四九镇塘虾村。1912年,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伍舜德就出生在这里。一位坐在村口纳凉的老人得知记者是来探访伍舜德先生故居时,特地带路。伍舜德故居距离村口不远,周边都是样式相仿的青砖屋子。从外观看,这座伍氏祖屋是有些年头了,但是保存得较为完好。老人说,祖屋是伍先生的祖父建的,由于年久失修,一些窗棂、房梁被白蚁蛀烂了,好多人劝伍舜德先生重新盖一间,但伍舜德先生总是说“保持原状,不塌就行”,房梁蛀一根就换一根,整干净,屋顶漏水就简单修补一下,因此祖屋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变化。热心的老人为记者找来帮助照看伍舜德祖居的亲戚——今年70来岁的黄玉梅。黄玉梅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拿出了一把黄铜制成、颇为古朴的钥匙打开了故居的三重门。在黄玉梅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这栋始建于上世纪初的屋子。房屋有三开间正房,正房中间一间是厅堂,供奉着神龛,边上两间是次间,厅堂前为小天井(庭院)则为纳凉等,两侧布置厢房,设厨房和杂物房。据黄玉梅介绍,大厅左间的次间是伍舜德住过的,里面还有他当年用过的家具,厅堂里面的桌子是伍舜德先生小时候读书时候写字用的,都有上百年历史了,小天井则是纳凉、吃饭用的。在距离塘虾村不远的一个村落,记者见到了伍舜德另外一位亲戚伍德伦。老人说,伍舜德7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去美国和父亲团聚,不幸的是,在他11岁时,父亲伍学业去世了。他的母亲不得不拖着3个孩子回到故乡塘虾村,苦度艰难岁月。后来,伍舜德的母亲把11岁的长子伍舜德送到广州岭南小学读书,每年400元的学费,全靠母亲勤劳节俭来供给。贫穷的家境不但没有销蚀少年伍舜德求知上进的意志,反而激励他努力拼搏,奋发向上。1935年,伍舜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东岭南大学商业经济系。同年9月,伍舜德应香港陆海通公司的要求赴港,就职于该公司的六国饭店,开始了他事业的奋斗历程。上世纪50年代,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商埠,伍舜德抓住香港饮食和食品行业日益兴旺的良好机遇,于1956年和弟弟伍沾德创办了美心食品有限公司,兄弟俩齐心协力,使美心公司迅速崛起,几十年来像常青树般矗立在港九,成为香港饮食业中的佼佼者。

伍舜德的寻访

4. 伍舜德的介绍

伍舜德(1912—2003),祖籍台山,生前任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经理,香港美心食品集团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在家乡台山市捐资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累计捐资6000多万港元,建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教育设施,形成了“伍舜德文化教育系列”,先后被授予“振兴台山特殊贡献奖”、“江门市荣誉市民”、“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5. 伍舜德的荣誉

1935年,伍舜德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商业经济学系,同年应香港陆海通有限公司邀请赴港,就任于该公司的六国饭店,当司理会计,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历程。因得上司赏识,很快被委任为陆海通公司经理。后又以优异的实绩进入董事会,成为董事会中最年轻的一员,并一直担任该职至病逝。

伍舜德的荣誉

6. 伍连德的历史责任

公元1348年至1352年,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几乎摧毁了欧洲,这种数量庞大的小生物像恶魔军团般涌向欧洲,从黑海到达地中海,毁灭了西西里岛,又继续向前到达亚平宁半岛,开始了让欧洲人刻骨铭心的旅程,一直蔓延到北欧,最终这片土地上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两千五百万人就这样腐烂了。并且在未来三百年里,始终如幽灵般盘踞在这片土地的上空。这就是欧洲叫做「 ”黑死病”的大瘟疫,这种小生物叫鼠疫杆菌。 1879年3月10日,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金店老板伍祺生了一个儿子,这是他的第八个孩子,取名伍连德。16岁离开老家广东台山的伍祺,先到了槟榔屿一家金店当学徒,但他充分发挥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基因,后来自己开设了金店,固守着中国人骨子里对教育的执着,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 伍连德是个超级学霸,17岁获得英女皇奖学金,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习医学,24岁就挟着剑桥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和两个硕士学位(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回到吉隆坡医学研究所工作。1907年,伍连德接到了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怀着对故国的拳拳之心,担任了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将会和同样出生于槟榔屿的老乡,获得13个博士学位的辜鸿铭一样,与国士无双的头衔彻底无缘。 西伯利亚一带天气寒冷,生活在那里的旱獭皮毛毛色较好,到1907年左右,发明了一种新工艺,经过加工,其成色堪比貂皮,一时间价格暴涨,巨大的利润吸引了众多中俄商人投入到捕杀旱獭的行动中。那里的旱獭主要是波班克品种,特别容易感染鼠疫杆菌。旱獭感染后会引起失明、行动缓慢,而容易被没有经验的捕杀者猎杀,病毒从而会很轻易的传染给捕杀者。 清朝同治末年,辽宁朝阳的傅老太太带领兄弟姐妹十人来到黑龙江呼兰县谋生,在一个叫马场甸子的水草地上逐渐建起了药房、大车库和黄酒馆,统称傅家店。后来围绕傅家店逐渐形成了市场和镇埠,后来改称傅家甸(今哈尔滨道外区),所以有个说法叫先有傅家甸,后有哈尔滨。 傅家甸很有名,可惜是在中国传染病史上。11月9日,「 ”黑死病”的幽灵开始出现在傅家甸上空,将夺去聚居在傅家甸的超过四分之一数万中国人的生命。10月26日,第一例鼠疫病例报告就出现在满洲里,然后鼠疫杆菌迅速向哈尔滨、长春、沈阳肆虐。 起初,傅家甸每天只有一两例病例,到了12月下旬就达到数百人,风雨飘摇中的大清朝野震惊。时任外务部右丞的施肇基挺身而出,被任命为防疫大臣,然而当他邀请了多名名医去东北,却遭到了婉拒,开什么玩笑,「 ”黑死病”的威名可不是说说而已。直到找到了伍连德,那个义无反顾奔向傅家甸的国士,去完成历史赋予他的责任,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现在知道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基本环节有,确定病因,传染途径,有针对的治疗。但在1910年的世界,距离青霉菌的发现还有18年,距离磺胺的临床还有26年。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鼠疫就是个绝症。 在此之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认为,鼠疫是由老鼠传染给人的,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所以,灭鼠成为解决鼠疫的方法!但来到傅家甸的伍连德感觉,零下数十度的哈尔滨怎么可能会有老鼠大规模活动。经过调查,他发现鼠疫最初一个从满洲里来的俄国人,以及剥旱獭的窝棚。他敏锐的感觉到,或许旱獭就是罪魁祸首,传染给人,而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和唾液的进行传染。 1910年的中国,讲究死者入土为安,解剖尸体不但面临世俗的指责,而且违反法律。但伍连德干冒天下之大不韪,秘密进行了尸体解剖,经过对比,一切真相大白,制服瘟疫的钥匙终于掌握在了他手中。 这把钥匙就是有针对性的防疫体系: 疫区隔离,对疫区进行交通管制,严禁跨区活动。 口罩,发明了伍氏口罩,两层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成本极低,至今医院仍然使用,从而防止飞沫传染。 分类对待,根据病人的病情,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避免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设立隔离营,隔离观察鼠疫接触者,以及出现咳嗽等症状的疑似者。如果连续7天体温正常,可以解除隔离。 焚烧,给清廷上书,请求对死亡病人进行火葬。1月30日,终于收到电报批准。 以上措施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基本上就是2003年的非典防疫方法,沿袭传承自1910年伍连德首创的防疫体系。非典期间,关键词是口罩、发热、疑似、隔离。举全国之力,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层层布控排查,对来自疫区流动人群实行强制隔离,历时四个月制服瘟魔。而SARS只属於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只有两种,鼠疫和霍乱。 傅家甸伍连德制定的防疫措施为东北建立了一个标准,哈尔滨俄人区、奉天、长春、黑龙江纷纷按照傅家甸模式建立了防疫体系。 1911年1月14日停驶南满铁路;1月19日,东清铁路二、三等车停票,头等车采取检疫办法。1月13日,设立山海关检验所,凡是南下的旅客都要停留5天观察。1月21日,京津火车一律停止。至此,关内外的铁路交通完全断绝。 1月31日,是中国的大年初一,此时,傅家甸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亡。但就是这一天,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从183名下降为165名,此后便急速减少。时间定格在1911年3月1日,这天距离伍连德到来67天,未发生一例感染和死亡,傅家甸的防疫总部一片欢腾。之后,伍连德又转战长春、沈阳等地,至4月底,东北鼠疫全灭。 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伍连德,那会是怎样。不能确定人人传播方式,就不会有隔离,就会重现文章开头的那种场景,「 ”黑死病”的幽灵将迅速跨进山海关,踏过中原、长江,直至南海之滨。摇摇欲坠的大清朝已自身难保,怎么能扛得起拯救的重大责任?所以,如果没有伍连德,看到此文的读者中,会有很多人没有来这花花世界走一遭的机会,或许我亦是。 所以,伍连德,万家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