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申论材料一般会涉及哪些题材

2024-05-13

1.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申论材料一般会涉及哪些题材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题材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等。
1)从门类领域角度,题材分为:
综合与专门、全面与局部、跨越多个领域与涉及单一领域的区别。
2)从层次高度角度,题材分为:
高与低、抽象与具体、宏观与微观、根本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与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之分。
依据近两年国考考情知,国家公务员笔试申论分为两套试卷:
1)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考试:测查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能力。
2)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测查阅读理解、贯彻执行、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
国考备考申论或参考近年国考申论复习资料整理夯实申论基础知识、掌握应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申论材料一般会涉及哪些题材

2.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申论材料从哪来?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在申论试卷上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对申论考试的意义不言自明,考生只有对材料有了足够的把握,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作答。以下中公网校专家将带领大家“追本溯源”,了解申论材料从哪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申论备考。
  总的来说申论材料的来源无非两个,一个是政府比较重大的政策方针,一个是社会上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普遍现象。纵观历年申论考试试卷的材料,不外乎就是这两个方面。有的考生可能会有疑问:知道这两个方面对于申论考试有什么帮助呢?这就涉及到到申论考试的“道”和“术”的问题了。
  所谓的“申论之道”,其本质为积累,这个是最基础的,是作答好申论的根本;而“申论之术”主要是指作答的技巧和方法,对申论考试来说同样至关重要。“道”与“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积累,再多的技巧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没有章法,申论作答将犹如一团乱麻。
  下面中公网校专家就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进行“申论之道”——积累。
  申论科目是国家和政府选拔人才的考试之一,必然需要大家有一定的政策积累和理论积淀。对于政策方针,其实积累并不困难,平时多关注《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报纸和杂志,多浏览新华网和人民网等政府新闻网站,对于国家党政发生的重要事情要及时了解。例如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希望大家能够特别关注。
  而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具有普遍性的事件,除了平时要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更要注意对这些事情的思考,学会站在政府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公教育时事政治频道涵盖各大政府新闻门户网站最新内容,每天实时更新申论考试所必须了解的时政热点及国内外重大事件,考生可在复习的同时重点关注。
  对于申论考试材料的两个来源,是考试的实质也是大家做好申论基础备考的关键,它不像做题技巧那样能够快速掌握,需要大家在平时下足功夫。古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了积累,考试时才能厚积薄发!
详情查看中公网校公务员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3.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有什么本质?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很多接触过申论或考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说申论很难。其实并非如此。说难亦或是不难,都是因为不了解申论的本质。申论考试呈现在考生面前的无非三大部分: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其中最引人瞩目也是篇幅做多的,无非是给定资料这一项。在此,就从这少则七千,多则上万字的给定资料开始谈起。


其一,我们先来设想最理想化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场景。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真正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社会”的时候,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考试就可以极大的简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乡镇招聘工作人员,只需把应考者放到对应工作岗位上,一段时间后看结果即可。试想,若上下关系处理妥当,领导认可群众满意,则面试环节可免;若行政公文驾轻就熟,大小问题合理解决,则申论考试可免;若工作强度轻松接受,甚至体检部分都可免。到时只需通过行测考试,验证智商尝试符合要求即可。但设想归设想,巨大的人力、物质成本使得这种形式在当前社会还没有可行性。

其二,这种理想场景是否可以替代?一位哲人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触摸真理,而在于不断追求真理的勇气。这句话在此也许不够恰当,但申论的考察确实是在不断模拟这一过程。换句话说,申论也就是在考察从事机关工作的基本能力(申论大纲语),也就是说申论材料就是对现实工作场景的模拟。举个例子,现在你的领导让你对“校园食品安全”这一问题进行整治,那我们事先就必须对相关情况做详细的调查:调查有无中毒事件、采访食堂主管领导、制作相关数据表格。放到一起,也就是我们划分的所谓申论材料的三种类别---数据型、案例型、观点型。所以,申论材料实则是模拟现实情况的一份零散的调研资料。

其三,材料的梳理过程是什么?说到这里,也许很多同学就能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所谓的“梳理材料”,其实就是把“调研资料”变成可供领导审阅的“调研报告”的过程。其中的差异便在于,“资料”凌乱,无明显的逻辑结构,内容当面也存在重复的现象。当然,另一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也就是申论材料为何要分以问题为主线的五大维度。那是因为因为现实社会离不开问题,离开了问题,申论也就没有考的必要了。沿着这一主线,我们马上就可以寻到正常人的正常办事流程,下一步必是分析问题的背景、影响与原因,最后必是解决问题。既然掌握了申论材料的本质,那么我们下面要锻炼的无非就是快速、准确、有效阅读梳理材料的能力。我们对划分出的三种材料,分别研发了对应的三种阅读方法,只要熟练运用,在考场上就能第一时间把握材料。

我们认为,申论材料并非神秘莫测,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关注社情民情,悉心细心的观察生活,并熟练把握白金法则在实战中的运用,就一定能打牢根基,在申论考试中游刃有余。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有什么本质?

4. 申论考试的材料主要来自哪里

公务员笔试申论材料,一般来源于:
1)公共政策,在材料中会提及相关的政策。
2)社会热点、社会现象。
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类别:
一般由数据、案例、观点、访谈等组成。
申论材料的逻辑主要有:常规型与争议型。
1)常规型
材料一般为介绍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争议型
材料一般都有争议的双方—正方与反方,结论与对策。

5. 公考的申论有哪些材料

申论复习方法:
一、注意知识的积累,建议多看《人民日报》、新华网,多关注时事,多看人民网等上面的时评、多看《半月谈》《求是》等期刊的文章,关注时政热点,了解时政。此外,建议好好研读十二五规划等较为重要的国家政府报告,对于其中一些经典的句子应摘抄并背诵下来,以便能将之灵活运用于申论的大文章写作当中,为文章添光加色。
二、多看多写多总结。申论光积累知识也不够,必须多做练习,考生可以去中政申论等网上评测系统做练习也可以去书店买试卷做,应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次做完练习,应好好总结作答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加重对应用文写作的练习。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对应用文写作的考察增多,考生应注意练习报告、方案、简报等应用文的写作。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备考也是申论成功的基础,申论备考过程较为枯燥,考生要注意调节情绪,认真备考。申论的写作范文:范文一定要每天看一篇,要多寻找,网上也可以找到,如共享资料可以下载,也可以直接到gongkaocn公务员网站找范文,这个网每天都更新。
最后,祝你好运啊

公考的申论有哪些材料

6.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有哪些特点?

一、材料消极消极要理解为反面的,论述出现的问题。在申论材料中基本都是反应我国的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等多个领域在历史发展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比如:比如:2016年国考副省级介绍的是道德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2015年反映的是科技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文之间的关系;2014年讲的是当今我国人民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2013年介绍的是我国文化保护面临的难题;2012年反应的是道德缺失和公共安全的问题。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就是我过近一年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新闻报道,报刊等出版物,以扩充自己的知识积累,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多看看多了解,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改正自己的口语化,口水句,很多考生都有这些问题;还可以培养形成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客观性的视角。这在申论答题中非常重要。二、材料不涉及敏感话题材料不涉及我国的敏感话题,比如领土争端,一定不会出现申论材料当中,因为它涉及了政治敏感话题三、材料的公共性国考命题基本是一年内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所以2018年的国考考生,你们需要重点。比如:2017年国考副省级介绍的城市水生态,2016年国考副省级国名素质与大国意识2015年国市地级主题为大众创业万种创新,2014年主题为社会心理问题。2013年国考副省级主题为文化遗产。我们瞬间能看出历年考试主题脱离不开文化与社会公共类的话题。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文化、生态、社会类的有关新闻和资料。同时我们也看出了历年主题都是与国名生计有密不可分的公共类话题。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申论材料并不是政治色彩浓郁的“天书”,而是人人能看懂,人人读过之后都可以产生共鸣。所以针对于国考新手来说,要知道我们的申论考试,是接地气,是贴近群众的,大家不要应为“国考“、”申论“这两个词汇而吓倒失去你们当一名人民公仆的心。通过材料的介绍,我们应该知道,材料都是直面问题,贴近民生的话题,所以答题一定不是官话套话连篇,写一顿不切实际的假大空的话,如果写出来,阅卷人一定认为你还没有进入公务员队伍就是这种做事风格,想必将来定时害群之马,所以先把你淘汰掉,以绝后患。大家务注意,尤其是在大作文写作当中一定不能用官话套话,无数事实证明,这样的作文绝大多数是低分作文。最后大家一句话与君共勉: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老老实实的大好题,才是最简单而实用的“套路”。

7. 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考的到底是什么?

一、申论考试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有些是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对以下能力的考察上: 
(一)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首先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无法进行,因为阅读是借助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而进行的。 

二)理解能力 

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它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的诸能力中至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三)评论能力 

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评论能力,不仅是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能力,而且是阅读的各种能力中较高的一种能力。 

二、举例说明 

【材料】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申论要求: 

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影响,联系“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写一篇有关儒家学说对世界影响的文章,字数在1200左右。 

考生答卷: 

谈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从世界各国的精神道德、国际关系、人际关系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实际情况看,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正如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精神道德方面 

21世纪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普遍提高,但是如果人们只追求物质享受,不注重精神道德方面的修养,将会出现诸如暴力犯罪、道德沦丧、个人主义、精神空虚等问题而严重危害社会。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则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所说:“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泰勒博士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精神道德方面的当代意义和未来价值给予了中肯而恰当的评价。 

2.国际关系方面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将促进人类文明出现新的繁荣。但是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地区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将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并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做出贡献,也将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还将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准则。正如美国总统里根所说:“孔子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供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儒家文化提倡的这些为人处世原则,就是世界各国调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 

3.经济管理方面 

正当中国大陆进行“文化大革命”,批判儒家思想的时候,临近的几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却正在悄悄进行着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崛起,而他们全都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运用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指导自己的工业建设。这一现实例证,启示人们去重新思考儒家思想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有人甚至提出“第三种工业文明”,进而提出了“现代新儒学”和“儒家资本主义”的概念。这说明儒家的思想不仅可以用来建设精神文明,而且可以用来搞工业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人类的物质文明。 

4.人与自然方面 

儒家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主张“自然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一种普遍的和谐。如果世界各国都能重视儒家的“普遍和谐”观念,对它做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诠释,并使其落实于操作层面,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能达到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也将更加美丽,我们人类也将更加健康、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上述答卷对这一材料的分析,尽管与申论考试的实际答题过程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该考生的这一操作思路是可取的。答卷有对材料的具体分析,有理论指导,又有结论,非常全面,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这就显示出了这位考生的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也就更证明了学习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考的到底是什么?

8. 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考试是什么?

申论考试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考试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四、申论考试的命题与阅卷
  (一)命题材料的选题与组成规律
  1.命题材料的选题
  命题材料的选题具有以下特点:
  侧重于社会问题,而不是侧重于政治问题。
  侧重于中观社会问题,过分宏观的社会问题或者过分微观的社会问题一般不会命题。
  属于不“冷”不“热”的社会问题。特别的热点也会在命题中回避,而已经过时的社会问题已经没有“申论”的价值了。
  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侧重于政策,地方公务员申论试题侧重于具体事件。
  2.命题材料的组成规律
  命题材料的组成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照松散的时间顺序排列材料;
  第二,按照模糊的逻辑顺序排列材料;
  第三,按照社会现象因素(现象、本质、原因、对策)排列材料;
  第四,堆砌命题材料;
  第五,围绕某个主题,打乱逻辑、时间顺序排列材料。
  (二)申论命题规律
  1.大纲解读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摘自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部分
  申论是考什么的?几乎所有考生在复习准备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有的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看了许多政治书籍,有的则在背诵议论文,当问及申论是考什么的时候,很多考生一脸茫然。
  申论考试没有指定教材,也没有官方复习材料,只有区区几十个字的大纲。但是,就是这个字数不多的大纲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申论的清晰描述:
  第一,申论考查的是能力不是知识的临时记忆。既然是能力,就是在速成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
  平时我们就要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由习惯慢慢变成能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培养。申论考查的能力包括:概括、理解、分析、对策、综合等能力。
  第二,申论考查的是现实性较强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公务员制度、道德、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知识均有所涉及。
  第三,申论需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
  第四,申论的题型比较复杂,没有定论。“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就意味着申论可以从多方面出题和答题。
  第五,申论的答案绝大部分出自材料,是从材料总结而出,不是凭空想象和杜撰的,更不是任意歪曲或更改的,一切都是“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
  第六,绝对不能抄袭资料原句,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和加工。
  第七,语言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语言还要流畅,防止假、大、空语言充斥于卷面。
  第八,材料与材料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可以说,每一则材料都可能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务员考试几乎没有废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递进或平行关系,每一个材料都能构成答案的一部分。有些地方公务员申论试题具有一些多余材料,试题里面的材料不能构成答案,这是考生应该关注的特殊现象。
  第九,申论文章的标准不是凭主观好恶选材,不是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事实(背景资料),对提问做出必要的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第十,申论文章的判断标准,可以参照官方使用的“策论”。文字具有规范特色。
  第十一,申论文体有几个基本要求:深刻反映政务工作需求;具有远见卓识,见解精辟;解决文体具有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文辞有表现力,文理通顺。
  第十二,考试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头绪往往并不是很清楚,前后的顺序也未必很有条理,反映的问题甚至有模模糊糊的痕迹,因为不分明,因此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对背景资料的进一步梳理。
  第十三,申论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这就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自觉进行角色定位,并进入公务员角色来进行政务或社会事务的处理。
  第十四,要学会运用行政管理、法律、经济、人文科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懂得工作程序,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第十五,申论不是文学创作,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文体,要把材料的观点与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点进行有机统一。
  第十六,申论的观点不能偏激,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公务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公务员和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因此,申论不能出现感情过激的观点和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