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变为成本法

2024-05-20

1.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变为成本法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具体情形包括:

  (一)企业由于减少投资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二)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或依法律程序进行清理整顿。

  (三)原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的资金转移能力等并未受到限制,但其后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被投资单位处于严格的各种限制性条件下经营,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在具体实务中,企业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能否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应根据公司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被投资单位所在国家有关外汇政策等进行判断。

  企业不得随意将其仍持有股权并具有重大影响、但已发生亏损的被投资单位,或将尚未满足股权转让条件(即未满足股权转让收益确认条件)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中止采用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自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核算的,除构成企业合并的以外,应按中止采用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四)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从而形成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从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并进行追溯调整。

  1.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首先要求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以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首先要求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以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有差额的计入当期损益。

  [例3]A、B两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A公司于2007年2月取得B公司20%的股权,成本为1 000万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取得投资后A公司向B公司派出董事1名。2007年A公司确认投资收益100万元。在此期间,B公司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2008年3月,A公司以3 000万的价格再购入B公司50%的股份,并能够控制B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购买日B公司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 200万元。

  (1)2008年3月,对已确认的投资收益100万元进行追溯调整(假定A公司10%提取盈余公积)(权益法变为成本法)

  借: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

  (2)再投资成本的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000

  贷:银行存款3 000

  (3)对于原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 000万元,与原取得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800万元(4 000×20%)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体现出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3 0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 600万元(5 200×50%)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体现出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也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4)假设2008年3月支付2 300万元取得B公司50%的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2 300

  贷:银行存款2 300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2 3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 600万元(5 200×50%)之间的差额应确认营业外收入300万元,但原持股比例20%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中含有商誉200万元,所以综合考虑追加投资部分应确认营业外收入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5)假设2008年3月支付2 500万元取得B公司50%的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2 500

  贷:银行存款 2 500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2 5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 600万元(5 200×50%)之间的差额应确认营业外收入100万元,但原持股比例20%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中含有商誉200万元,所以综合考虑应确认含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商誉100万元,追加投资部分不应确认营业外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变为成本法

2.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问题

大多数人都在问,成本法如何转换成权益法。
在我看来权益法转成本法,直接转就行了。
原持股的20%,你是按照权益法计算的,该变的都变过了。当时取得的时候,多花钱了就当商誉,不处理。
少花钱了,你就计入营业外收入。

现在又新取得40%股权,这40%股权也同上处理,当日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多了不管,少了,计入营业外收入。


对于你说的“原持股的20%在新取得40%股权当日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是个不存在的东西,再说一边:原持股的20%,你是按照权益法计算的,该变的都变过了。不可能有什么差额了,除非你不会权益法的后续计量。

3.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具体是怎么转换的?

【追加投资形成的成本法转权益法】
1、首先,将原用成本法记录的“长期股权投资”转到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里;
2、其次,确认新投资部分的投资成本和入账价值;
3、然后,追溯调整:
(1)综合考虑初始投资和新投资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分额的差额,以便对其进行调整;
(2)调整初始投资部分至追加投资期间应确认的净利润损益;
(3)调整初始投资部分至追加投资期间应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
【减少投资形成的成本法转权益法】
1、首先,确认减少部分的收益;
2、其次,将原用成本法记录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的账面价值转到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里;
3、然后,追溯调整:
(1)综合考虑初始投资和新投资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分额的差额,以便对其进行调整;
(2)调整初始投资部分至追加投资期间应确认的净利润损益。
(3)切记,减少投资时,不调整初始投资部分至追加投资期间应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

如果有需要,你可以给个例题,可以帮你讲解!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具体是怎么转换的?

4.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持投比例上升      成本 改      权益
①新增投资日,综合起来查看正商誉or 负正商誉
综合为正,不调;
综合起来为负,负在原投资点调留存收益,负在再次投资点调营业外收入;既有负在上年,又有负在本年的,上年调留存收益,本年的调营业外收入
②调总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额=(现可辨认公允-原可辨认公允)×原持股比例
  其中调的留存收益=(原投资收益-原分派的现金股利)×原持股比例
  两者的差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原持股比例)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的变动×原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原持股比例)如2009.3.1是新增投资日,那么2009.1.1-2009.3.1的调此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注:或新增投资额日为下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原持股比例,要调增投资收益
余下的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持投比例 下降     成本 改       权益
①卖的时候,售价和账面差计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投资收益                              
②出售后剩余部分初始投资成本>原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剩余持股比例,正商誉不调,负商誉调留存收益。
③根据购买日到出售部分日的投资收益(要扣除分派的现金股利)×剩余持股比例,调总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额
其中有涉及到去年投资收益还是按剩余持股比例调留存收益,差额为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投资收益                              
 
注:出售这一天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无效的,用不上的

5.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问题

1.个别报表处理' 
 借:银行存款                    3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0
        投资收益                       500
2.此前是成本法,不需确认投资收益,按转换后账面直接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80
    贷:盈余公积    200( 5000*0.4*0.1)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0( 5000*0.4*0.9)
       资本公积     80(200*0.4)
剩余股权账面价值=6000+2080=8080万
合并报表中因处置B公司的投资确认的合并报表中投资收益=(3500+7000)-15000+5000+200)×60%+200×60%=-1500(万元)


  合并财务报表
                  借: 长期股权投资 7000
        投资收益  1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80
投资收益归属期间调整
                           借:投资收益   1000 (5000*0.2)
                              贷:未分利润   1000 (5000*0.2)

原其他有关的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  80
   贷:投资收益     80

500-1080-1000+80=-1500
完全一致。
单独出售部分 500-1000=-500  等-1500/3=-500完全一致。

书的原理要理解清楚,按教材来。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问题

6.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问题

  1.不管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商誉都不需要反映在分录中,所以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商誉不需要调整。为什么是调整留存收益的问题,留存收益就是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为当初一开始如果不是用成本法,而是用权益法核算,那么会出现 (借:长投,贷:营业外收入 )这笔分录,由于转换日和初始入账日已经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当初的这笔营业外收入早已经(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而本年利润分配后会进入留存收益或者是应付股利。。(借:本年利润 贷:留存收益等)应付股利不可能再调。我现在对当年的这笔分录进行追溯,当年的营业外收入已经最终流入留存收益,所以只能对留存收益进行调整,再者,如果你现在转换时贷营业外收入,会影响到本年的利润,会计上也不允许你这么搞。
  2.如果是对被投资方分红的追溯。举个例子,去年,A拥有B5%的股份,公允不可计量,对B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年末B打算分红100,B对应的要取得分红100*5%=5,
  A 在账上做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 5
  贷:投资收益 5--------------分录1(成本法下分红处理)
  但是如果今年A持股比例上升,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就要对这笔分录追溯,当初B净利润为100
  ,在权益法下的分录应为:
  借:应收股利 5
  贷:长期股权投资 5------------分录2 (权益法下分红处理)
  要把分录1的结果调成分录2,只需加一个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5
  贷:长期股权投资 5
  同理,由于这个投资收益是去年的,投资收益也已经进入本年利润,最终被分配进留存收益,站在今年的角度,只能调留存收益了。于是调整分录变成
  借:盈余公积 0.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
  贷:长期股权投资  5

  同理,如果是对被投资方利润的追溯,成本法下根本没做分录,权益法相应要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如果现在是追溯。投资收益也要换为留存收益。


  所以你的问题就是,如果要调整以前的损益,而以前损益已经进入留存收益,调整不到了,只能调整留存收益了,调整当期的,就可以正常调整损益了。
  打字蛮辛苦的。。。。。。。。。。。。。。。。

7.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实在是搞糊了。

这是因为准则在处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认为,剩余部分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为初始投资时点就采用权益法核算,所以会存在调整初始投资成本的可能。也因为这种做法,所以以前期间按照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方实现损益时未确认部分,对应剩余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部分也需要在转换后进行确认,如果是以前年度的损益就需要调整留存收益。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实在是搞糊了。

8. 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转成本法

答:是留存收益。
教材的原话:因处置投资导致的权益法转换成成本法,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