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设计方法

2024-05-20

1. 数据库设计的设计方法

 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缺乏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常常又不同程度地发现各种问题,增加了维护代价 基本思想: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典型方法:(1)新奥尔良(New Orleans)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四个阶段S.B.Yao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五个步骤I.R.Palmer方法:把数据库设计当成一步接一步的过程(2)计算机辅助设计ORACLEDesigner 2000SYBASEPowerDesigner

数据库设计的设计方法

2. 数据库如何设计

系统架构师:数据库系统之数据库设计方法、基本步骤和需求分析

3. 数据库应该怎么设计

你可以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将案例信息都录进去,集中管理起来,后面查阅就方便了。我这里以华创信息管理平台为例,说明一下这类平台具有的功能,你看是否适合你:
1、面向非专业人员,无需编程,能让用户自由建表、自定义数据格式,能管理各种数据。无论您想管理什么,建表即可。比如案例资料表,设置以下字段:项目名称、设计要求、作者、开始日期、完成日期...等,用于记录常规信息;再设置几个附件型字段,用于上传word、excel、图片等文档。
2、建表后再设置登录帐号及权限,大家就可录入数据、共享数据了,至于操作界面、数据存储等细节由平台自动完成。
3、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具有完善的权限,各类人员的增删改及查看权均可详细控制。
4、不仅支持电脑访问,而且支持手机、iPad直接访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录数据、查数据。
5、具有自动提醒功能,能自动发送email通知、手机短信、系统内部短信,可用于生日提醒、各种到期提醒等。
6、支持excel数据的导入导出,现有的案例资料无需再次输入,可直接导入到本系统中;系统中的数据也可再次导出成 Excel、Word文档。
 
该平台既可下载试用,也可直接在线试用。你可以先弄最简单的、最紧迫的几个表,避免一上来就弄得太复杂,熟练之后,再逐步扩展至其他管理。

数据库应该怎么设计

4. 数据库如何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设计通常分为6个阶段1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4: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和存取路径;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主要讨论其中的第3个阶段,即逻辑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与选用的DAMS密切相关。
 
1.需求分析阶段(常用自顶向下)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功能,新系统还得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与改变,不仅仅能够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与处理。达到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入手,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在SA方法中,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借助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统中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来描述。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阶段。

5. 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步骤,你知道吗

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

6.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安装并打开MySQL WorkBench软件以后,在软件的左侧边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对应“连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迁移数据库”的功能。这类选择第二项,设计数据库,点击右边的“+”号,创建models。

2、进入MySQL Model界面后,点击“Add Diagram"。

3、然后就进入了EER Diagram的设计页面。可以从左侧的图标中选择要创建的资源。鼠标停留在图标上3秒后,会提示资源的类型。选择资源后,可以在设计页面上方选择属性。

4、这里添加了一张数据库表,添加后,双击,在页面的底部会出现数据库表的编辑框。

5、这里创建一张user表,设置了id、name、age三列。

6、还可以创建外键,左侧提供了四种外键类型。点击后,只需要用鼠标分别选中要关联的两个表即可。Workbench会自动生成对应的外键。

7、在文件、导出中,可以选择导出为sql脚本。

8、下图是导出过程sql脚本的过程。

7. 数据库设计怎么做??

数据库设计步骤,你知道吗

数据库设计怎么做??

8. 数据库设计怎么做??

两个不同实体间的1:n关系

 上图中表示的是一辆汽车与零件之间的1:n关系,一辆汽车由许多个零件构成。“汽车”这个实体具有型号、单价和牌号等属性,“零件”这个实体具有名称、单价和厂家等属性,“数量”是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一个属性。

 当然E-R图还可以表示1:1关系,例如夫妻关系以及姓名与学号间的关系等。

 E-R图还可以表示m:n关系,例如教材中中讲的“学生”与“课程”之间通过“学习”联系,一个学生要学习多门课程,反之同一门课程有很多学生在学习。

 在E-R图中,有时为了使其简洁明了,图中可以略去各属性,着重表示实体间的联系情况,而属性可以单独以表格形式单独列出。

 4.E-R图的设计

 E-R图的设计虽然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方法,但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1)首先要针对每一个用户做出该用户信息的局部E-R图,确定该用户视图的实体、属性和联系。

 [注意]

 在设计E-R图时,能作为属性的就不要作为实体,这样有利于E-R图的简化。

 (2)把每一个局部的E-R图综合起来,产生出总体的E-R图。

 [注意]

 在E-R图的综合的过程中,同名实体只能出现一次,还要去掉不必要的联系,这样才能消除冗余。

 一般来说,从总体E-R图必须能导出原来所有局部E-R视图,包括所有的实体、属性和联系。

 任何一个系统的E-R图都不是惟一的,强调的侧面不同,所作出的E-R图就可能差别很大。总体的E-R图所表示的实体联系模型,只能说明实体间的联系关系,还需要把它转换成数据模型才能被实际的DBMS所接受。

2.3.3 从E-R图导出关系模型

 E-R图是现实世界各实体的具体反映,与数据库具体实现毫无关系,但它却是构造数据模型的主要依据。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正确地应用E-R图反映实体间联系并从E-R图中导出关系模型。

 1.从E-R图中导出关系模型的原则

 (1)对于E-R图中的每一个实体,都应转换为一个关系,该关系应包括对应实体的全部属性,并应根据关系所表达的语义确定哪个属性(或哪几个属性组合)作为“主键”。键在关系模型中是实现联系的主要手段。

 (2)对于E-R图中的联系,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实体联系的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段加以实现。

 2.从E-R图中导出关系模型

 (1)两实体间1:n联系

 对于两实体间1:n联系,导出关系模型的原则是:可以将“1”方实体的“主键”纳入“n”方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键”,同时把联系的属性也一并纳入“n”方对应的关系中。

 (2)同一实体内部个体间1:n联系

 对于同一实体集内部个体间的1:n联系,导出关系模型的原则是:可在这个实体所对应的关系中多设一个属性,用来作为与该实体相联系的另一个体的“主键”。

 (3)两实体间m:n联系

 对于两实体间的m:n联系,导出关系模型的原则是:必须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用来联系双方实体;该关系的属性中至少要包括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主键”,并且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

 (4)同一实体内部存在m:n的联系

 如果同一实体内部存在m:n的联系,那么从E-R图导出关系模型的原则是“为这个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该关系中至少应包括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主键”,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

 (5)两个以上实体间m:n多元联系

 对于两个以上实体之间的m:n多元联系,从E-R图导出关系模型的原则是:必须为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该关系中最少应包括被它联系的各个实体的“主键”,若是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

 (6)两实体间1:1联系

 对于两实体间1:1联系,只需在一个关系模型中增加另一个关系模型的主键,并可省略两实体间的联系模型。例如:书中所讲到的厂家与工厂的关系,可以省去“管理”这个模型,在“工厂”模型中加入属性“姓名”或在“厂长”模型中加入“工厂”的主键“厂号”,这样关系模型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