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奶奶的简介

2024-05-14

1. 棉花奶奶的简介

李文英出生于武汉,1953年进入华中农学院,1957年毕业后分到宜昌 。1964年调到枝江,1983年入党,曾受命赴海南参与棉花制种,是棉花种植方面的专家、“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退休后仍积极投身棉花种植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20余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年近八旬的她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棉花奶奶”!

棉花奶奶的简介

2. 棉花奶奶的在棉农眼中

信念如山“棉花奶奶”是棉农们最亲的人(图)2011年06月07日17:44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微博]唐宜贵 谈海亮摄影:记者胡九思阡陌纵横的平原上,半个世纪的往返穿梭,她孱弱的身影成为田间地头,无数劳作者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尽管疑难解除之际,他们向她道过无数声“谢谢”;尽管大地丰收之时,他们的心头总是能在想起这个名字时激荡起阵阵暖流,但是对于李文英——这位棉田里的守望者而言,除了眷顾脚下这片土地,她又何尝有过任何的奢求。几天来,走在村庄里、田间、地头,总会有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拉着我,要我倾听,要我耐心,要我再坐一下,听一听,再听一听这半世纪来一直沉淀在他们心头,却没有机会说出的话语——她是贴心的常客时刻唯恐给农民增添一点负担太多的人受过她的技术指导,得过她带来的便利,却没有机会请她吃上一顿简单的农家饭。退休后走村串户21年,李文英的布包里总忘不了装上两个馒头和一瓶子开水,那便是她的午饭,她唯恐给农民增添任何负担。枝江市董市镇洪治村妇联主任赵芹说:“这么多年,李奶奶为我们义务指导技术,不收农民一分钱,不吃农民一餐饭,把农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农业情报《枝江植保》有时印数不够,她自己贴钱复印了给农民送来,村里常有人请她帮忙带种子,带农药,一来农民信赖她,二来是有的农民会算细账,因为跑一趟县城要花10多元车费。我们有时看不过去,可她说,农民在乎这点车费,说明还没有真正富裕起来,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她是“啰嗦”的长辈春耕秋收叮咛了半个世纪面对农民们的技术求助,她从来不会敷衍。她懂的技术,自然毫无保留地教授;她不懂的技术,也会想尽办法帮农民求教。洪治村的潘德盼是董市酒厂的退休职工,他家没有种棉花,种的是柑橘。他说:“李婆婆是棉花专家,但对其他作物,比如柑橘、玉米、蔬菜……只要我们有需求,她便请市里的专家来讲课。我们求教她时,她百解不烦,一个专家能做到这点真不容易。我常邀请她去家里坐坐,她是知识分子,我们喜欢听她讲,哪怕只是拉拉家常。”村里有两个科技专栏,其中有一个在一个农户的山墙上。潘德盼记得,有一次,宣传栏下有堆干牛粪,李婆婆正好经过这里,她怕大家不方便看情报,便想把牛粪清走,不巧的是,旁边几家人很早就下田去了,她想借把锹也借不着,干脆用手把干牛粪捧走,末了,还把宣传栏下的杂草也拔干净了。她希望每一个农民都能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尽可能少流一滴汗水多一份收获。她是闪亮的旗帜毕生奉献诠释了党员本色她在田间地头的50多年,让每一个熟悉她的人都敬佩不已。村民张道华说:“我和李婆婆早就认识,十几年前,她便开始在村里推广抗虫棉、抗病棉,后来逐渐跟洪治村建立了固定联系,三天两头往村里跑,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植新品种棉花。2000年时,我们村有22家从秭归来的移民,不会种棉花,李婆婆从备土做营养钵、棉苗移栽,一直教到棉花采摘,全程跟踪服务。有时来不了村里,便打电话来让我们转达,打什么药,按多大比例打,在电话里说得清清楚楚,生怕我们错过了时节,种庄稼最讲究时节,她从来没有耽搁过季节。”“这么多年,她就像我们洪治村的亲人,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呢,我觉得李婆婆就是!”张道华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