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介绍

2024-04-27

1.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介绍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介绍

2. 克里斯托弗·诺兰简介

丹尼斯·马卡连科/Shutterstock 职业:导演
 国籍:美国英语 为什么出名:诺兰的电影包括《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威望》和《星际》,共获得26项奥斯卡提名,票房超过40亿美元。他的电影最出名的是他们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概念,探索人类道德。
  出生:1970年7月30日出生地:英国伦敦年龄:49岁
  一代:第十代中国十二宫:狗星标志:狮子座
 文章和照片敦刻尔克:军事撤退他们称之为奇迹被困在海滩上,是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主要目标,33万盟军看起来命中注定。接着是敦刻尔克的“奇迹”。1940年6月4日,克里斯托弗·诺兰生活中的事件2005-06-15“蝙蝠侠开始”,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托弗·贝尔、迈克尔·凯恩和凯蒂·霍姆斯主演,2008-07-14年上映,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托弗·贝尔和希斯·莱杰主演的“黑暗骑士”,2010-07-08纽约首映,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约瑟夫·戈登·莱维特主演,2012-07-16伦敦首映,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主演,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电影于2017年7月13日在纽约首映,包括马克·赖伦斯和汤姆·哈代在伦敦首映,英国分享在Facebook分享在Twitter上著名导演乔治A罗梅罗J.J.艾布拉姆斯莱尼·里芬斯塔尔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索德伯格“0”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3.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先说结论,诺兰深刻地改变了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或至少参与了它在二十一世纪的变革。

但具体地说,诺兰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的导演。

说缺点的话,他在视听语言的细节上存在问题。单场戏内,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剪辑节奏经常拖沓,有不少累赘镜头。有时候他喜欢用呆板乏味的对话来推进故事,对白也缺乏神采。

本质上,诺兰是一个肤浅的创作者,他擅长精密复杂的思维游戏,为观众提供解谜带来的快感。他的叙事结构精致巧妙,但冷冰冰的没什么人味儿,看完他的多数影片,观众的感觉是佩服大于感动。

但说到对当代好莱坞电影的综合影响,诺兰在最近二十年来的导演中至少可以排在前三,可能只有詹姆斯·卡梅隆和昆汀·塔伦蒂诺可与之相提并论吧(斯皮尔伯格什么的毕竟太老了,他们更属于上一个时代)。我不是说这三人最好或我最喜欢,而是指对「好莱坞电影」这样一个具体的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而且我的评判标准也不是票房。

诺兰是主流商业电影的革新者和改良者,但还谈不上是颠覆者。主流商业电影也不欢迎颠覆,它只是接受改良。

不过,对于创作来说,革新不是一件需要大加吹捧的事。有很多并不革新的好导演、好电影,也有很多作出革新但最终作品高度一般的创作者。一般来说,我们欢迎革新,但不能唯革新论。革新与好不好,毕竟是两码事。

诺兰的革新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引入了一些真正的政治和社会议题。在过去,这些是不被讨论的。意大利学者艾柯曾经批评,既然超人有那么大的能力,天天去抓强盗小偷有什么意义?他完全可以改变世界运行的法则,真正造福人类。但好莱坞不会那么拍,这决定了超级英雄电影本质上是童话。然而《黑暗骑士》三部曲中涉及到的一些冲突,在现实生活都可以找到对应版本。也就是说,诺兰让蝙蝠侠处理的是一些真正的社会问题,并不是超人面临的那些伪问题。因此,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面世时,我们都记得,有很多观众在感叹这是对人性探讨最深入的一部「大片」。说一部漫画电影多么多么深刻,难免有点夸张,但至少这说明,在之前的同类大片中,还真的没有达到《黑暗骑士》的程度的,甚至它在这方面可以和某些艺术电影或社会题材电影一起讨论了,诺兰在主流大片厂出品的blockbuster中做到了这点。不过他采用的策略并不高深,他只是选择了很多炙手可热的大众议题,扔到影片的叙事中,观众自然会从中发现他们关心的内容。

以及更重要的,是某些风格创新。更具体地说,是叙事上的风格创新。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电影,包括好莱坞在内,都开始迷恋起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有时也称为网状叙事,或迷宫叙事,或碎片叙事,或拼贴叙事,或解谜电影,名称有很多,典型影片包括《暴雨将至》、《低俗小说》、《穆赫兰道》、《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等等。

诺兰属于这股潮流,他不是最早的,但达到的高度应该是数一数二。

诺兰主要的武器有两种,一是人物的主观视角限定,二是宏观上的交叉剪辑。本质上这两种技巧存在矛盾,因为交叉剪辑在不同场景之间跳来跳去,多少是带有某种全知视点的,这和人物的受限主观视点就冲突了。所以在诺兰的作品集当中,有的是强调交叉剪辑,比如《黑暗骑士》三部曲和《致命魔术》,有的是强调主观视角,比如《失眠症》。但在他最早的两部个人化作品,即《跟踪》和《失忆》中,这两者却结合得非常好。他牺牲了全知视点,将交叉剪辑的对象,限定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跳跃,有意打乱线性的时空连贯性,这就让影片具有很强的解谜性质,尤其是《失忆》,也成为诺兰公认最难懂的一部影片。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失忆》的叙事方法,全片有黑白正叙和彩色倒叙两组画面,一共是45个段落,正反相连,在揭开谜底之前,这种叙事方式绝妙地让观众体验到和主角类似的失忆感受,在洞悉门道前,我们完全摸不清上一个场景、下一个场景之间有什么关联,观众在头脑中无法自己组成连贯故事。可能我们正在思索某个彩色的段落有什么含义时,突然闯入黑白画面,暂时抹去我们的记忆,紧张地开始新一段讲述。

这种复杂的叙事方式要求非常高超的信息分配能力,你不能真的端出一盘散沙,编导必须在关键的片段上留下可供前后连缀的时空或因果关系。所以影片的每个彩色段落在开头和结尾的镜头是互相匹配的,用这种纯粹电影化的方式,开启观众的记忆机关,具体是这样:

彩1匹配1 + 黑白1 + 匹配2彩2匹配1 + 黑白2 + 匹配3彩3匹配2……

因为彩色是倒叙的,所以实际上只有每个彩色段落结束时观众才能意识到关联何在。当观众明白这种设计之后,在每一个新的彩色段落来临时,他一定会对开始的匹配镜头特别留意。

其他前后贯穿的线索不少,例如特别关键的美洲豹进出的镜头尽管从彩色变为黑白又变为彩色,但因为显而易见的相似性,观众不难识别。

总的来说,《失忆》对观众主动参与的要求极高,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各个碎片段落之间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然后从断裂的时空关系中找出故事的因果关系,最后在自己的脑子里组装成完整的故事。


设计叙事迷宫是诺兰的最强项,在这方面,他说过自己是受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乡》的影响。其他擅长复杂叙事的导演,通常让观众在看到最后一块拼图时,就对全局了然于胸了。但对诺兰来说,这可能还不够,有时你得反复多研究几遍,才能知道每个细节的埋伏有什么含义。

复杂叙事在当代电影中大肆流行,很多刚出道的导演都能学得有模有样(比如宁浩)。难能可贵的是,诺兰并未止步于自己玩过的花样,他在《盗梦空间》中尝试了新的东西。这部影片一是设计了非常复杂的套层结构,二是在把复杂设定向观众交代时,赋予了这个过程很强的趣味性,都非常难。

他应用了最擅长的交叉剪接和多个平行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以在主线上进行多层叙事的嵌套。较为有趣的是,让不同梦境层面时间流逝速度不同,于是给影片带来一个新奇的噱头或者说成立的动机,再运用各种不同速率的高速摄影,来表现各层空间,放大紧张感,在视觉上造成很新鲜的冲击力。此外,诺兰把主要的悬念和叙事拼贴游戏放到了Cobb和妻子那条跳跃交代的感情辅线中。光看表面,这条线索非常婆婆妈妈,两人老在絮叨什么要在一起死啊活的,但如果明白了话中的含义,就会知道那根本不是老套的情话,因为死亡会带来梦境状态的跃迁,那仍是进行叙事拼贴的托辞。这条辅线到影片临近结束时才揭示谜底,叫观众恍然大悟。

两条线索采用的视角有所不同。主线任务就是把观众带入全知视角,观众只要跟着团队往下走就是了,肯定不会丢;辅线则更多是女建筑师Ariadne的受限视角,关键信息是向观众隐瞒的,主要由她来对主角观察、盘问,带领我们探索Cobb的内心隐秘往事。

同样,这种复杂的叙事策略又是在主流大片中做到的。

诺兰常常面临这样一种批评:他的电影是一种庸俗化、大众化的现代主义,像是把严肃艺术中早就通行的一些手法处理成山寨版的,从而娱乐更多的人。确实,通过诺兰的电影,普通观众也能够舒服地理解并享受一些本来非常前卫的艺术理念。不过诺兰电影的定位决定了它们始终缺乏那种迷人的暧昧性,而且并不打算真正挑战观众,它们太像只有一种解法的积木游戏,精确、稳定,所以机械、冷漠。诺兰的反面例子,就是《去年在马里昂巴》。

无论如何,诺兰通过《黑暗骑士》三部曲和《盗梦空间》的走红,显示了当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确存在某种弹性空间,并为其他人指出了它容许的想象力边界。他改造了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观众。

——————————————————————-
magasa,电影杂志《虹膜》主编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4.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早年经历

1970年7月30日,克里斯托弗·诺兰出生于英国伦敦,小时候经常在美国和英国两边跑(因为妈妈是空姐),所以口音偏英式,但有时说话会突然转成美式音。他对于两国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都很熟悉 。1977年,七岁的诺兰就用父亲的超8摄影机拍摄自己的玩具兵人,开始了最早的电影创作。1989年,他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塔兰台拉》(Tarantella)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创办的独立电影。1992年,大学毕业于黑利伯瑞学院,这是一所位于伦敦赫特福德郡的独立学院。后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CL)学习英国文学,在校期间,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16毫米”社团,拍摄了大量短片 。1996拍摄另一部短片《盗窃罪》(Larceny)在的剑桥电影节上放映 。1997年,他拍摄的一部3分钟片长的短片《蚁蛉》(Doodlebug)。2003年被包含在DVD《Cinema16:BritishShortFilms》中发行 。

5.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美国影评人和影迷给他的评价是“新千年的库布里克,自希区柯克之后最有着装品位的导演。”
诺兰是一位“采梦大盗”,电影的奇谋与意识的诡异在他的作品里总是如双蛇潜行、踪迹莫测,而这位有着英国绅士矜持外表的导演却在心中尽情玩味着这种蜿蜒不绝、纠缠不清。他似乎可以在梦境中醒来,又在电影中衔梦而飞。
以银幕的光影来喻梦、释梦并不是诺兰的独创,但在新片中,他却大胆地把众人的梦“混为一谈”。“太多以梦为名的电影,就像是你睡着的时候看的一部小型肥皂剧,简单而幼稚,而我想让《盗梦空间》的梦从一个孤单的脑壳中钻出来,由多人共享,让各种可能穿梭其间。”一棵枝节盘错的“参天大梦”就这样长成了,这其中混合了太多梦的元素——众人皆有的睡眠之梦、白日下的妄想之梦、不知生命何来何往的苍茫之梦……而更重要的,也许是诺兰幼时便因电影埋下的理想之梦。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6.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新千年的库布里克,自希区柯克之后最有着装品位的导演

诺兰是一位“采梦大盗”,电影的奇谋与意识的诡异在他的作品里总是如双蛇潜行、踪迹莫测,而这位有着英国绅士矜持外表的导演却在心中尽情玩味着这种蜿蜒不绝、纠缠不清。他似乎可以在梦境中醒来,又在电影中衔梦而飞。
以银幕的光影来喻梦、释梦并不是诺兰的独创,但在新片中,他却大胆地把众人的梦“混为一谈”。“太多以梦为名的电影,就像是你睡着的时候看的一部小型肥皂剧,简单而幼稚,而我想让《盗梦空间》的梦从一个孤单的脑壳中钻出来,由多人共享,让各种可能穿梭其间。”一棵枝节盘错的“参天大梦”就这样长成了,这其中混合了太多梦的元素——众人皆有的睡眠之梦、白日下的妄想之梦、不知生命何来何往的苍茫之梦……而更重要的,也许是诺兰幼时便因电影埋下的理想之梦。

7.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先说结论,诺兰深刻地改变了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或至少参与了它在二十一世纪的变革。  但具体地说,诺兰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的导演。  说缺点的话,他在视听语言的细节上存在问题。单场戏内,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剪辑节奏经常拖沓,有不少累赘镜头。有时候他喜欢用呆板乏味的对话来推进故事,对白也缺乏神采。  本质上,诺兰是一个肤浅的创作者,他擅长精密复杂的思维游戏,为观众提供解谜带来的快感。他的叙事结构精致巧妙,但冷冰冰的没什么人味儿,看完他的多数影片,观众的感觉是佩服大于感动。  但说到对当代好莱坞电影的综合影响,诺兰在最近二十年来的导演中至少可以排在前三,可能只有詹姆斯·卡梅隆和昆汀·塔伦蒂诺可与之相提并论吧(斯皮尔伯格什么的毕竟太老了,他们更属于上一个时代)。我不是说这三人最好或我最喜欢,而是指对「好莱坞电影」这样一个具体的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而且我的评判标准也不是票房。  诺兰是主流商业电影的革新者和改良者,但还谈不上是颠覆者。主流商业电影也不欢迎颠覆,它只是接受改良。  不过,对于创作来说,革新不是一件需要大加吹捧的事。有很多并不革新的好导演、好电影,也有很多作出革新但最终作品高度一般的创作者。一般来说,我们欢迎革新,但不能唯革新论。革新与好不好,毕竟是两码事。  诺兰的革新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引入了一些真正的政治和社会议题。在过去,这些是不被讨论的。意大利学者艾柯曾经批评,既然超人有那么大的能力,天天去抓强盗小偷有什么意义?他完全可以改变世界运行的法则,真正造福人类。但好莱坞不会那么拍,这决定了超级英雄电影本质上是童话。然而《黑暗骑士》三部曲中涉及到的一些冲突,在现实生活都可以找到对应版本。也就是说,诺兰让蝙蝠侠处理的是一些真正的社会问题,并不是超人面临的那些伪问题。因此,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面世时,我们都记得,有很多观众在感叹这是对人性探讨最深入的一部「大片」。说一部漫画电影多么多么深刻,难免有点夸张,但至少这说明,在之前的同类大片中,还真的没有达到《黑暗骑士》的程度的,甚至它在这方面可以和某些艺术电影或社会题材电影一起讨论了,诺兰在主流大片厂出品的blockbuster中做到了这点。不过他采用的策略并不高深,他只是选择了很多炙手可热的大众议题,扔到影片的叙事中,观众自然会从中发现他们关心的内容。  以及更重要的,是某些风格创新。更具体地说,是叙事上的风格创新。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电影,包括好莱坞在内,都开始迷恋起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有时也称为网状叙事,或迷宫叙事,或碎片叙事,或拼贴叙事,或解谜电影,名称有很多,典型影片包括《暴雨将至》、《低俗小说》、《穆赫兰道》、《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等等。  诺兰属于这股潮流,他不是最早的,但达到的高度应该是数一数二。  诺兰主要的武器有两种,一是人物的主观视角限定,二是宏观上的交叉剪辑。本质上这两种技巧存在矛盾,因为交叉剪辑在不同场景之间跳来跳去,多少是带有某种全知视点的,这和人物的受限主观视点就冲突了。所以在诺兰的作品集当中,有的是强调交叉剪辑,比如《黑暗骑士》三部曲和《致命魔术》,有的是强调主观视角,比如《失眠症》。但在他最早的两部个人化作品,即《跟踪》和《失忆》中,这两者却结合得非常好。他牺牲了全知视点,将交叉剪辑的对象,限定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跳跃,有意打乱线性的时空连贯性,这就让影片具有很强的解谜性质,尤其是《失忆》,也成为诺兰公认最难懂的一部影片。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失忆》的叙事方法,全片有黑白正叙和彩色倒叙两组画面,一共是45个段落,正反相连,在揭开谜底之前,这种叙事方式绝妙地让观众体验到和主角类似的失忆感受,在洞悉门道前,我们完全摸不清上一个场景、下一个场景之间有什么关联,观众在头脑中无法自己组成连贯故事。可能我们正在思索某个彩色的段落有什么含义时,突然闯入黑白画面,暂时抹去我们的记忆,紧张地开始新一段讲述。  这种复杂的叙事方式要求非常高超的信息分配能力,你不能真的端出一盘散沙,编导必须在关键的片段上留下可供前后连缀的时空或因果关系。所以影片的每个彩色段落在开头和结尾的镜头是互相匹配的,用这种纯粹电影化的方式,开启观众的记忆机关,具体是这样:  彩1匹配1 + 黑白1 + 匹配2彩2匹配1 + 黑白2 + 匹配3彩3匹配2……  因为彩色是倒叙的,所以实际上只有每个彩色段落结束时观众才能意识到关联何在。当观众明白这种设计之后,在每一个新的彩色段落来临时,他一定会对开始的匹配镜头特别留意。  其他前后贯穿的线索不少,例如特别关键的美洲豹进出的镜头尽管从彩色变为黑白又变为彩色,但因为显而易见的相似性,观众不难识别。  总的来说,《失忆》对观众主动参与的要求极高,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各个碎片段落之间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然后从断裂的时空关系中找出故事的因果关系,最后在自己的脑子里组装成完整的故事。   设计叙事迷宫是诺兰的最强项,在这方面,他说过自己是受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乡》的影响。其他擅长复杂叙事的导演,通常让观众在看到最后一块拼图时,就对全局了然于胸了。但对诺兰来说,这可能还不够,有时你得反复多研究几遍,才能知道每个细节的埋伏有什么含义。  复杂叙事在当代电影中大肆流行,很多刚出道的导演都能学得有模有样(比如宁浩)。难能可贵的是,诺兰并未止步于自己玩过的花样,他在《盗梦空间》中尝试了新的东西。这部影片一是设计了非常复杂的套层结构,二是在把复杂设定向观众交代时,赋予了这个过程很强的趣味性,都非常难。  他应用了最擅长的交叉剪接和多个平行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以在主线上进行多层叙事的嵌套。较为有趣的是,让不同梦境层面时间流逝速度不同,于是给影片带来一个新奇的噱头或者说成立的动机,再运用各种不同速率的高速摄影,来表现各层空间,放大紧张感,在视觉上造成很新鲜的冲击力。此外,诺兰把主要的悬念和叙事拼贴游戏放到了Cobb和妻子那条跳跃交代的感情辅线中。光看表面,这条线索非常婆婆妈妈,两人老在絮叨什么要在一起死啊活的,但如果明白了话中的含义,就会知道那根本不是老套的情话,因为死亡会带来梦境状态的跃迁,那仍是进行叙事拼贴的托辞。这条辅线到影片临近结束时才揭示谜底,叫观众恍然大悟。  两条线索采用的视角有所不同。主线任务就是把观众带入全知视角,观众只要跟着团队往下走就是了,肯定不会丢;辅线则更多是女建筑师Ariadne的受限视角,关键信息是向观众隐瞒的,主要由她来对主角观察、盘问,带领我们探索Cobb的内心隐秘往事。  同样,这种复杂的叙事策略又是在主流大片中做到的。  诺兰常常面临这样一种批评:他的电影是一种庸俗化、大众化的现代主义,像是把严肃艺术中早就通行的一些手法处理成山寨版的,从而娱乐更多的人。确实,通过诺兰的电影,普通观众也能够舒服地理解并享受一些本来非常前卫的艺术理念。不过诺兰电影的定位决定了它们始终缺乏那种迷人的暧昧性,而且并不打算真正挑战观众,它们太像只有一种解法的积木游戏,精确、稳定,所以机械、冷漠。诺兰的反面例子,就是《去年在马里昂巴》。  无论如何,诺兰通过《黑暗骑士》三部曲和《盗梦空间》的走红,显示了当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确存在某种弹性空间,并为其他人指出了它容许的想象力边界。他改造了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观众。  ——————————————————————- magasa,电影杂志《虹膜》主编

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

8.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个人生活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父亲是英国人,做广告文案工作。母亲是美国人,从事乘务员工作。克里斯托弗·诺兰上有兄长马修,下有弟弟乔纳森·诺兰是一名编辑。由于父母的关系,兄弟三人从小就在英、美两国之间奔波。《追随》的成功赢得了艾玛·托马斯的芳心,两人是大学同学,克里斯托弗·诺兰与艾玛·托马斯在伦敦读大学时相恋,毕业之后于1997年结婚,拥有四个孩子和一家制作公司,一家人现居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两人有三个孩子,一起居住在洛杉矶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